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今年3月,四川第二个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宜乐1号”成功通过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标志着四川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五一”节后,一批“宜乐1号”经过小蚕共育,已发到珙县、高县的示范户中进行喂养。
桑蚕竟然可以吃饲料,一定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用人工饲料是怎么养蚕的呢,都具有哪些特点呢?
5月8日,记者前往“宜乐1号”蚕品种的选育和示范地点宜宾市进行了探访。
“所谓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通常是在桑蚕1-2龄(7—10天)时用饲料饲喂,从3龄改用桑叶饲喂的蚕。”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蚕桑食用菌所农艺师王洪江说,“人工饲料养蚕有三大好处:一是省工省时,传统桑蚕在1-2龄每天要投喂3次桑叶,按养殖7天计算,就要投喂21次,而投喂饲料只需投喂2次,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减少蚕病和农药中毒发生,人工饲料养蚕环境经过严格消毒,饲料也经过高温灭菌,工厂生产的饲料农残检验合格,配合无菌喂养技术操作,人工饲料蚕不会发生蚕病和中毒事件;三是在桑蚕1-2龄采用饲料喂养,能减少桑园嫩叶的采摘量,保证尽可能多的嫩叶长成成熟桑叶,进而使桑叶增产10%以上。”
王洪江在展示蚕吃的饲料。
宜宾蚕桑综合试验站站长、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蚕桑和食用菌所所长、高级农艺师王一介绍,在桑蚕1-2龄阶段采用饲料喂养,1张蚕纸孵化出的2.5万条幼蚕将消耗1.7公斤饲料,约40元成本,比喂桑叶略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均与传统桑叶育的不相上下,而全龄采用饲料育的蚕茧的品质略低于传统桑叶育。
据了解,国内近年出现人工饲料养蚕工厂化的趋势。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于2020年从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引进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技术人员通过将蚕先用人工饲料集中共育至3龄,再分发给珙县、高县蚕农进行饲养的方式,逐步示范推广这一技术。
“我们在5月7日发了一批(16张种)1-2龄人工饲料小蚕到珙县共育户中。共育户通过桑叶共育1个龄期至4龄,再发放到农户,农户用桑叶饲养10天就可以结茧。”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李冬兵说,“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在珙县、高县分别选择10余户养殖户示范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还引进了国内的多个人工饲料蚕品种。2024年创新推出1-2龄人工饲料共育,3龄桑叶共育的‘十日养蚕法’,可有效提高饲料蚕整齐度和产量。同时,我们也联合四川省三台县蚕种场、宜宾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制定了四川省人工饲料养蚕主推技术和宜宾市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地方标准,并选育出了适应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新蚕品种‘宜乐1号’,今年3月通过了审定。”
专家与养殖户(右)现场交流。
珙县底洞镇锦绣村七组示范户王凤固说:“过去,1张蚕纸孵化出的幼蚕,在1-2龄阶段要吃25斤嫩叶,但是嫩叶太不好采了,费工费时。现在喂饲料蚕省去了采桑叶的麻烦,省工省时。而且,饲料蚕比用桑叶喂的蚕能抗病菌,因为饲料都是经过高温蒸煮过的,同时,吃饲料的蚕整齐度也不错。”
“并不是所有的桑蚕都可以吃饲料。饲料蚕一定是经过筛选的能适应人工饲料的专用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邹邦兴介绍,从2020年至今,四川宁南、珙县、高县、仪陇、富顺等蚕桑大县都相继开展饲料蚕养殖示范,均采用“科研人员(企业)采用饲料进行小蚕共育+农户采用桑叶分户饲喂”的方式,每年各地有10余名固定示范户。“宜乐1号”是2023年以来的四川第二个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该品种经济性状表现优异,具有强健好养的显著优势,尤其适宜人工饲料共育生产及推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