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摄影 郝飞
5月21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在成都开幕。作为国际坝工领域最具权威与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此次大会以“共同的挑战、共享的未来、更好的大坝”为主题,旨在倡导全球携手交流,加强多边合作,共同推动坝工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世界大坝事业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发布了《世界(成都)宣言:大坝在能源转型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下简称《世界(成都)宣言》),揭示了国际坝工领域面临气候变化引发的一系列全球性挑战,论述了水库大坝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应对挑战面对未来的发展倡议。
据大会主办方介绍,国际大坝委员会之前发布过3个世界宣言:第一次是2008年发布的《世界宣言:非洲能源与大坝可持续发展》;第二次是2012年发布的《世界宣言: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第三次是2019年发布的《世界宣言:大坝安全》。
作为国际大坝委员会发布的第四个世界宣言,《世界(成都)宣言》中,关于保障人民免遭洪水灾害和用水权益、提升粮食安全、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保护河流水生态健康、推进流域系统治理、大坝智慧运行等方面的论述,与中国关于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转型、江河生态保护的理念高度契合,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世界坝工领域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中国现拥有各类水库大坝约9.5万座,总库容约1万亿立方米,数量及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在应对气候风险中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此外,当天的开幕式还公布了国际大坝委员会创新奖获奖名单,来自中国的“微膨胀低热水泥高抗裂混凝土研制及其在特高拱坝中的应用”、日本的“用于自动化施工的a4cse智能建造系统”、西班牙的“可持续的水库泥沙管理解决方案创新”等三个项目,分获金、银、铜奖。
其中,中国获奖项目是经近20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的成果。该成果首次全面应用于白鹤滩、乌东德两座巨型水电站,大坝浇筑到运行至今8年未发现裂缝,实现了全坝无裂缝的重大突破。目前,该成果已推广至国内多座水电工程以及核工业、交通等领域,也为世界高坝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产生了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