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二代鱼苗激增4倍,川陕哲罗鲑人工繁育再获重大进展
川观新闻客户端  7小时前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5月19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获悉,今年以来该所已成功繁育出1.4万尾川陕哲罗鲑子二代鱼苗,数量较2024年的3500余尾激增4倍,标志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育技术迈出坚实一步。相关专家透露,未来我省将重点针对川陕哲罗鲑的全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熟化,逐年稳步扩大苗种生产规模。

  川陕哲罗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外种群数量极其稀少。目前其野外栖息地仅存于陕西部分河段、青海四川交界处部分河流及大渡河上游的脚木足河水系。为防止物种灭绝,近年来相关科研机构进行了持续研究。

  

  川陕哲罗鲑。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供图

  2024年5月,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组建的科研团队,首次实现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我们以2016年至2018年间野外捕获的成熟个体为母本,成功繁育出子一代鱼苗。经过七年培育,这些子一代成熟后,在人工调控下首次繁育出3500余尾子二代鱼苗并顺利完成开口摄食,这是全国范围内川陕哲罗鲑人工繁殖零的突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华介绍。

  今年,科研团队通过优化亲鱼培育方案、改进饵料投喂管理、升级繁育设施设备等技术手段,使子二代鱼苗繁育量提升至1.4万尾。“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育受生物学特性、水温、营养等多因素制约,我们通过自然繁殖、半人工繁殖、全人工繁殖三重模式,结合不同水源培育试验,系统总结其繁殖规律,使繁育技术逐步实现精准可控。”李华表示。

  

  科研人员在开展川陕哲罗鲑人工繁育工作。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供图

  

  川陕哲罗鲑子二代鱼苗。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持续野外放流,川陕哲罗鲑种群数量已显现恢复迹象。“监测数据显示,放流个体有效补充了野外种群。未来我们将重点熟化全人工繁育技术,为种群重建奠定基础。”李华坦言,实现这个目标仍需努力:“当前需完善子二代繁育技术体系,在提升苗种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攻关子三代繁育技术,以最终实现野外种群自我维持。”

  四川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杜军指出:“开展川陕哲罗鲑人工繁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其野外种群恢复,现有繁育规模仍显不足,真正实现规模化需达到年繁育数十万尾的水平。”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