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9月,西部计划志愿者丁刘琪就将在雅安市石棉县待满整整4年,比同期志愿者的规定周期多了两年。她说,主动申请延期的原因很简单:“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
外人很难理解这个江浙沪地区的独生女,为何要千里迢迢来到石棉,还不“按时回去”。带着疑问,记者来到石棉县王岗坪乡,与这位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对话。
地震当天安置点有了“儿童乐园”
在丁刘琪的志愿服务经历中,“9·5”泸定地震是个特别的节点。
“那时来石棉当志愿者刚满1年,但就在那几个月,整个人迅速成长起来。”丁刘琪回忆,地震来袭时她也曾感到恐慌和害怕,摇晃停止后,她立刻下楼找了一个开阔的地方给父母“报平安”,不一会儿她接到了同事的电话:“要去世纪广场安置点帮助大家。”
和她一样,当地50多位青年志愿者在震后二话没说就奔赴安置点,他们科学地分配物资、搭建帐篷,得到老百姓的好评。当时靠近甘孜泸定的石棉县乡镇受灾严重,县城不少居民带着孩子出来,由于暂时无法与周边亲人取得联系,大家都很恐慌。
为了保证安置点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志愿者在地震当晚便开设了“青青儿童乐园”,轮班为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志愿者还与当地教育机构合作,为儿童提供手工制作、图书阅读等服务,解除了不少家长的后顾之忧。
令丁刘琪难忘的是,当时“青青儿童乐园”有个小男孩和父母失联,只有一位亲戚照顾。眼看孩子马上要过生日了,志愿者一边陪伴安慰小朋友,一边为他准备了蛋糕。第二天在志愿者帮助下孩子和父母取得了联系,其家人还给志愿者写来感谢信。当年9月10日,“青青儿童乐园”的孩子们连线了央视中秋晚会,感动全国观众。
工作内容在变,但要把爱延续下去
山与海的相遇,碰撞出形式多样的火花。丁刘琪常把家乡资源用在志愿者服务上。比如考虑到县区儿童渴望看看远方的世界,她和伙伴们便一起联合家乡力量,为孩子们直播鲁迅的故乡绍兴,带孩子们在云端看百草园。
石棉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团队组织了“暖冬计划”“童伴计划”“云端研学”“微心愿”“树人图书角”等活动。今年,石棉县、宝兴县西部计划项目办获评“优秀”等次西部计划县级项目办,雅安市西部计划项目办获评“优秀”等次西部计划市级项目办。
目前,丁刘琪是王岗坪乡的基层干部。在她看来,工作对象从孩子变成所有老百姓,既充满了挑战又让她很兴奋。王岗坪乡的安置点是“9·5”泸定地震雅安地区最大的集中安置点,为了让居民适应新生活,她和同事最近在忙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建设工作。
丁刘琪很感谢同事对她的照顾,也记得孩子们渴望陪伴的眼神,她说:“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爱都可以一直传递下去。”(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