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奋起
华西都市报  昨天 12:26

  火种:点燃精神的微光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千余年前王勃在滕王阁的诘问,至今仍在叩击当代青年的心灵。谁的青春不曾梦想仗剑天涯?但现实的沟壑常让人步履蹒跚。当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催生焦虑,我们更需要从文明长河中汲取那盏不灭的灯火。

  青春的火种,藏在“雨大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倔强里,隐于“青云当自致”的孤绝中。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历经千年风沙依旧衣袂翩跹,莫高窟前的胡杨在戈壁中站成永恒——这恰似青年应有的姿态:纵使世界喧嚣,仍要守护内心那簇微光。

  淬炼:锻造生命的韧性

  当助听器在26分贝以下的寂静中失效,半岁就失聪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博士江梦南,以顽强毅力与世界对话。她将脸颊贴在讲台感知声波震动,用十年光阴让唇语成为第二母语。这个用眼睛“聆听”世界的姑娘,在无声处奏响了命运交响曲。她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毅力,是明知“平芜尽处是春山”,仍愿追风赶月不停留。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从汴京琼林宴上的进士及第,到儋州椰林间的笠屐野老,苏轼完成了从士大夫到精神巨人的蜕变。在《寒食帖》的墨迹干涸处,我们读懂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正分量——这不是妥协,而是将苦难淬炼成生命韧性的智慧。

  澄明:抵达开阔的人生

  苏轼——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失败者。“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看似自嘲的人生总结,实则是穿越沧桑后的澄明之境。历史不该让明珠蒙尘,正是那些贬谪路上的竹杖芒鞋,磨砺出中国文人最耀眼的精神结晶。

  当代青年同样需要这份定力。当“秒速时代”不断制造焦虑,我们不妨看看三星堆考古工作者如何用毛刷唤醒沉睡三千年的青铜神树,看看航天人如何将月背的“青春土壤”化作星际远航的罗盘。时间从不言语,却将所有砥砺酿成玉液琼浆。

  接续:追求永恒的星芒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我们既是“为天地立心”的传承者,更是“手可摘星辰”的实践者。那些被挫折打磨的岁月,终将在历史长卷上化作点点星芒——正如北斗系统第55颗卫星升空时,火箭尾焰在苍穹写下的壮美诗行。

  当现代青年吟诵“为万世开太平”时,正是在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王勃笔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火种,已燃成这个时代最炽热的曙光。

  评语

  这篇以“在挫折中奋起”为主题的作文,通过古今交融的丰富事例,深刻展现了时代弄潮儿面对困境的坚韧与不屈。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成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当代青年在挫折中奋起前行,是一篇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美感的佳作。

  (指导教师: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张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