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7月1日起,四川正式进入主汛期(7—8月)。主汛期,意味着这一时段全省强降水更加集中,洪水更加高发频发。
当天,川观新闻记者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综合气象、水文等部门研判,今年主汛期我省整体“旱重于涝”。
先看天气,预计7—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40~360毫米,较常年同期(378.6毫米)偏少;全省平均气温为24.2~24.7摄氏度,较常年同期(23.7摄氏度)偏高。
受降雨和水工程调蓄影响,主汛期四川各主要江河来水量偏少,其中沱江、涪江接近常年,其余主要江河偏少一到四成。
“旱重于涝”,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以四川遭遇严重夏旱的2022年为例,由于降水和江河来水均偏少,当年7月15日启动的四级抗旱应急响应一直持续了54天;但在此期间,我省的防汛应急响应也一度由四级提升至三级,多条江河发生洪水过程,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汛情和旱情有可能同步发展,都不能放松!”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7月及主汛期全省将发生中等强度洪涝灾情,沱江、涪江、嘉陵江流域的中小河流洪水风险较高,川西高原、攀西地区、盆地西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也较高。
另一方面,尽管各主要江河发生超警戒洪水的概率较低,但夏季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易诱发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需重点防范。
主汛期旱情也值得关注。据四川省气候中心预测,7月盆地东北部、盆地中部、盆地南部和攀西地区伏旱偏重,特别是巴中、达州、南充、广安、资阳、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凉山或有中到重度伏旱发生,部分地区发生高温热浪的概率较大。
在发电用水方面,7月及主汛期我省主要水库发电用水较为充足,保供形势总体为紧平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温时段可能出现电力保障压力。
针对上述情况,我省各地也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增加水利工程蓄水,为抗旱保供蓄足水源。截至6月30日,全省水利工程蓄水72.39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62亿立方米。其中,“10+162”座大中型水库蓄水较去年同期增加4.29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增加2.21亿立方米。
新闻多一点:
四川汛期为5月至9月,主汛期为7月至8月。“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每年的防汛关键期。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