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产业工人转型升“技”
四川政协报  4小时前

  □沈利红 本报记者 代艺

  “培训完就能上岗,技术学了就用,找工作也不用愁了!”近日,在四川省洪雅县青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电工徐章伟正在生产线上熟练操作设备。3个月前还在县城打零工的他,如今已是持证电工,蓝色工牌上的“初级技能认证”字样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一张证书,更是让他月收入增加2000元的“通行证”。

  2024年5月,洪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培训—就业”联动机制,主动搭建桥梁,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联系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训,定向输送合格工人,持续推进产业工人转型升“技”。转变的背后,是县政协一份重点提案引发的连锁反应。

  2024年3月,县政协在开展委员跨界别服务企业活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洪雅产业工人队伍中,电工、焊工、叉车工、设备维修等技术工种缺口占比5.4%,行政、财务、销售等管理人员缺口占比6.1%,存在中高端人才缺乏、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发展不明、收入水平偏低、技术人才流失率高等问题。“我们最缺的不是普通工人,而是懂技术、会操作的技能人才!”洪雅创捷通信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为助力企业解决这一难题,县政协迅速组织委员深入走访企业41家。针对全县用工结构、培训情况、技术要求等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调查后,委员们提出《关于推进洪雅产业工人转型升“技”的建议》提案,建议多方合力,统筹协调,完善“由工变匠”培训体系;多措并举,营造氛围,建设“礼遇尊匠”社会环境;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拓展“高薪用匠”发展空间。

  提案立案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等部门迅速行动,从需求调研到精准服务,再到技能提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迅速实施“技能洪雅”专项行动,整合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力量,建立“企业点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精准培训模式,针对重点群体、企业职工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主动提供招引服务,每月对接企业,掌握用工需求和失业动态数据,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和校地合作,不仅帮助企业招到了人,还与高校签订协议,为产业升级储备了人才。今年已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4场,推荐岗位3100个,达成用工协议920个。

  “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用工体系升级,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县政协主席李明清表示,提案办理过程中形成的“政协调研—部门落实—企业参与—院校支撑”四方协同机制,将持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