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早晨6点,天刚蒙蒙亮,黄先生穿上长衣长裤,喷上花露水,一手提兜一手拿棍,向山里出发寻找野生菌。
成都龙泉山长牛肝菌?近段时间来俗称“见手青”的牛肝菌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栽培与生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林表示,牛肝菌、青头菌、红菇在龙泉山均有分布,市民应当避免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或确保已充分做熟,“还要避免食用剧毒的鹅膏菌,这类野生菌通常会‘穿靴子’‘有裙子’。”
▲黄先生此前捡到的野生菌
雨后野生菌吸引市民“打野”
新窝子一周被踩出一条路
“去成都金堂捡牛肝菌啦”“天府新区出牛肝菌了”“龙泉居然真的有见手青”……
接连几场降雨之后,成都龙泉山吸引了众多爱好户外“打野”的市民,每逢空闲,他们就拿着铲子、篮子,往龙泉山的松树林、青杠树林里面钻。
7月7日早晨6点左右,天刚蒙蒙亮,窗外树叶汇集的晨露将滴未滴,黄先生已经穿好了长衣长裤,在颈部、双手、脚踝处喷上了花露水,一手提着兜一手拿着登山杖,然后出门,他要去龙泉山捡菌子。
“6月30日在龙泉山上发现了一个长牛肝菌的窝子,还没被别人发现,这一次去应该能有所收获。”想起昨天出发时心中的期待,黄先生如今心情有些复杂,“第二次走到那儿的时候,才发现我以为无人知晓的地方,如今已经被踩出了一条路。”
▲黄先生此前捡到的野生菌
没有意外发生,黄先生没有发现牛肝菌的踪迹,雨后的龙泉山,并不缺少寻找菌子的市民。黄先生在山上转了两个小时,去了几个长菌子的窝点,最后收获两朵鸡枞菌。“当前正是野生菌大量出菇的季节,预计将持续到8月底,也曾看到有人半小时捡三四斤,但那需要对山林非常熟悉,无人带领的新手,空手而归的概率很大。”黄先生说。
专家提醒:最好不吃野生菌
黄先生从事新媒体工作,2024年,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一边学习如何辨别野生菌,一边寻找成都周边的野生菌窝点,今年野生菌出菇后,他已经上山去捡了五六次。
“在山上寻找野生菌,既能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也能增长见识。”黄先生说,“牛肝菌一般长在松树林里,容易被松软的树叶掩盖。”为了辨别野生菌的种类,黄先生还专门买了一本野生菌图集,“即使如此,也不敢多吃,更多时候只是想体验捡菌子的乐趣。”
▲网友分享捡到的野生菌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网上流传“龙泉山出产牛肝菌”的消息也引起了不少网友质疑,表示网上图片显示的菌类,有部分并非牛肝菌。
对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栽培与生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林表示,龙泉山一直都有牛肝菌生长,此外,青头菌、红菇在龙泉山也有分布。对于近段时间兴起的野生菌“打野”,李小林建议,最好不吃野生菌,即使是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食用也是有风险的,“可食用的牛肝菌,其实也含有一定毒性,如果没有充分做熟,食用后就可能出现呕吐、拉肚子等症状。”
李小林表示,野外存在含有剧毒的鹅膏菌,有的一颗就足以致死,“如灰花纹鹅膏菌,其内毒素的化学结构稳定、耐高温,一般烹调加工不能改变其结构,进入人体后对肝脏和肾脏有强烈的毁坏作用。这类鹅膏菌的特点就是‘穿靴子’‘有裙子’,即有菌托和菌环,遇到这类野生菌应当勿采勿食。”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图据受访者
编辑 :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