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要答辩,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星集团”)副总经理甘新伟和同事们又来到车间,面对明天的主角“90MPa隔膜式氢气压缩机”——它结束了我国无国产加氢站超高压氢压机的历史——“顺利的话,将获得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认定。”
视线越过这台氢气压缩机: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中国氢能产业各领域技术已进入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
政策在敲响鼓点。《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接连发布——有行业人士认为,四川省有望在全国氢能产业中跻身“第一梯队”,成都市也有望形成氢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日前,记者走进氢能链主金星集团,从生产线到研究院、数字化试点车间,管窥“绿氢之都”的“氢功秘笈”。
突破 国内首次应用的“成都研”
下午2点半,金星集团的燃气产业技术研究院安静又紧张。研究院的“氢能应用研究所”里技术人员走动频繁,他们正对“制氢加氢碳捕集回收一体化的氢能综合能源站”项目开展前期策划、工艺设计等工作。资料显示,金星集团是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天然气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
“氢能应用研究所”于上个月挂牌成立,“专注于氢能后端市场的推广、应用。”公司副总经理甘新伟表示,制氢加氢碳捕集回收一体化氢能综合能源站项目合作金额近5000万元,将是国内首次应用“90MPa隔膜式氢气压缩机”。
记者在金星集团的厂房“待发货区”见到这台管道“错综复杂”的大型设备。技术人员介绍,该设备的诞生结束了我国无国产加氢站超高压氢压机的历史。“这套设备能高效、稳定压缩氢气,为氢能的储存、运输和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前,“90MPa隔膜式氢气压缩机”已获四川省2024年度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明天上午国家能源局组织答辩,顺利的话,将获得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的认定。”
不过,在偌大的车间里,这台大型设备也只占了一个角落。甘新伟指向车间其他待发货区域:“我们在制氢、输氢、加氢、用氢全环节都有代表性产品,并且100%自主研发制造。”
转型 “黑灯工厂是我们的目标”
“嗡嗡嗡……”数字化车间里,十多台数控机床一字排开, AGV小车(智能搬运机器人)经过一排传感器,在两台机床间停下,一名工人从车上取下气阀粗件,接着放进数控机床摆好,然后便离开查看其他设备去了,留下粗件被机床“雕刻”,成为精密的气阀产品。
气阀是氢气压缩机的关键零部件。一般来说,国际上气阀最高使用寿命8000小时,“我们的产品可承诺达12000小时。”甘新伟充满自信。“按照设计,气阀将由 AGV小车运送至仓库货架智能存储和取出,至后续环节装配。”
这里是金星集团的智能化工厂试点区,已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5G工厂名录》。
“去年开始部署打造试点,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群组、物联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设备互联互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他介绍,工作人员通过摄像头识别后,系统会自动给出工序和图纸并排单生产,“目前还有少量工作人员进行上料等操作,未来将集成机械手等设备,实现无人管理。”
“目前公司已有约10%的任务依照此模式生产。”甘新伟介绍,金星集团在眉山天府新区投资建设的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二期预计今年9月试生产,“将完全复制这里的智能化模式。”
“将来,黑灯工厂是我们的目标。”
“园区” 5亿建氢能科创都市产业园
再回办公室时,金牛区民促中心负责人已经到了,他们要对接金牛区氢能科创都市产业园的进度。“目前已经进入土地调规阶段。”甘新伟很振奋,“比原计划推进得快,远超我们的预期。”
记者了解到,作为链主企业,金星集团和所在地金牛区响应“立园满园”:投资5亿,建设金牛区氢能科创都市产业园基地,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化氢能示范产业园,吸引3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另一方面,金星集团正联合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组建四川省氢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氢能装备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平台。
发生在金牛区的“氢功”动作,将助力成都加快建设“绿氢之都”,形成“制-储-运-加-用”较完整产业链。甘新伟感受很深:近年来成都的氢能产业发展迅猛。
“比如金星集团,满员生产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三年——市场很大,产能跟不上。”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金牛区氢能产业发展政企对接活动曾关注金星集团包括氢能产业基金组建等问题,“希望导入资金,做大做强产能。”几天前,该公司半年总结会上也提到“年底前启动上市融资计划”。
9日上午,来自金牛区的累计逾50万元“免申即享”奖补资金到账——这让甘新伟和同事们更有信心。“形势很不错,今年产值预计将超过既定的10亿目标。”甘新伟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