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摄影报道
在南宋璀璨的历史星河中,秦九韶无疑是数学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凭借卓越的数学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李治、杨辉、朱世杰并称中国十三世纪“四大数学家”,并写成了影响世界的数学名著——《数书九章》。
秦九韶塑像。
回顾历史,八百多年前,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出生于今天的四川资阳安岳县。秦九韶的一生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但他依旧心忧天下、体察民间疾苦,他天资聪颖又敢于创新,以自己渊博的学识服务于国家、社会与人民。
近日,封面新闻联合安岳县委宣传部,共同启动“寻路九韶”系列采访活动,寻找这位四川历史名人背后的故事。7月10日,记者会同安岳县秦九韶学术研究会一道,探访他的学习之路。
出生于书香门第 曾拜师多位名家
嘉定元年(1208年),秦九韶出生于南宋普州(今安岳县)一个书香门第、官宦家庭,其天资聪颖、性极机巧。3岁时,祖母沈夫人为秦九韶聘请汝佾为启蒙先生,在学苑阁为其传道、授业、解惑,训导德行。
秦九韶纪念馆。
据悉,汝佾也是普州人,其精通诗词、算学、天文、历法,乾道八年(1169年),他与公谟、赵汴同榜进士及第,擢升建康府贡院教授。庆元二年(1196年),因反对宋宁宗诏谕毁版禁书被革职,毅然回普州办学。汝佾作为秦九韶的正式启蒙老师,在讲学授课之余,常常带他去了解普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名人、民生民俗,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
嘉定九年(1216年)秋七月,秦九韶随祖母、母亲等人,北上巴州与父亲团聚。嘉定十三年(1220年),秦九韶又随父亲到达临安(今浙江杭州),开始了“早岁侍亲中都,因得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的生活。
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岳县秦九韶学术研究会会长陈更生解释说,中都,即南宋京城临安。而太史是专掌天文历法的官员,实际上就是官方认定的一些天文学家、数学家等。因父亲的缘故,秦九韶在青少年时期就结交了很多学者,并拜多位高人为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查有梁在《秦九韶生平要点评述》一文中,记录了秦九韶“京城拜师”的内容:13岁,秦九韶拜李刘(字公甫,号梅亭,嘉定元年进士)为师,学习骈俪、诗词、游戏、毬、马、弓、箭;14岁,得到秘书监乔行简帮助,他为秦九韶到“日历所、太史局、国史院、图书馆”提供学习的方便;15岁,秦九韶师承“隐君子”,刻苦学习数学、天文、历法等高深知识;16岁,拜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魏了翁为师,学习理学、历史、天文、历法、诗词。最关键的是,17岁时,秦九韶拜南宋左丞相吴潜为师,这直接影响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
秦九韶曾拜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魏了翁为师,学习理学、历史、天文、历法、诗词,图为蒲江魏公祠中的魏了翁塑像。(图据方志四川)
秦九韶老师吴潜的画像。(图据秦九韶陈列馆)
查有梁认为,秦九韶成才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父亲秦季槱(yǒu)在他最该接受教育的年代,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选择了最好的老师。
神秘“隐君子”是谁?后世多方考证
“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意为又从隐居的学者那里学习数学。但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没有提及“隐君子”是谁。后世猜想,既然有“隐君子”之称,也许是一位隐姓埋名的学识渊博的学者。
安岳县秦九韶纪念馆顾问、秦九韶资深研究专家杨国选,在《秦九韶生平考》一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讲述神秘“隐君子”。
“据数学史家李迪先生考证,隐君子可能是陈元靓。”杨国选提到,道学家陈元靓是宋末元初福建崇安五夫子里人(今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镇),其博学多闻,著有《事林广记》《博文录》和《岁时广记》等书。
宋代刘纯为《岁时广记》作后序,其中就提到:龟峰之麓,梅溪之湾,有隐君子,广寒之孙,涕唾功名,金玉篇籍,采九流之芳润,撷百世之英华,辅以山经海图,神录怪牒,穷力积稔,萃成一书,目曰《岁时广记》。
“这里可见陈元靓当时就有‘隐君子’之称。”杨国选说道。
秦九韶陈列馆内场景。
然而,数学史家郭书春在《重新品评秦九韶》中提出疑问,“陈元靓确实是一位超凡脱俗、知识渊博的隐士,只是他是不是通数学,是不是有资格当秦九韶的数学教师,则没有确凿的史料。”
此后,杨国选考证陈元靓所著《事林广记》相关内容发现,该书共六卷,门类广泛,天文、历法、算法、地理、政刑、社会、文学、游艺,无所不包。第二卷著有天文、历法、算法以及运算用的“累算数法”“九九算法”等,“说明陈元靓精通天文、历法、算法等知识,所以说他完全能够胜任秦九韶的天文、历法、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