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出土文物迦陵频伽。新华社记者杨植森 摄
7月10日,游客在银川市西夏陵景区参观(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7月9日,在西夏陵博物馆拍摄的西夏陵出土文物红砂岩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西夏陵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西夏陵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报法国巴黎7月11日电(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塞纳河畔,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再迎“高光时刻”。法国当地时间7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居世界前列。
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当地时间7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11天会期内将审议30项申遗项目。中国唯一申报项目“西夏陵”与法国莫尔比昂海岸巨石阵等项目共同接受了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评估,“西夏陵”最终成功申遗。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西夏陵申遗工作于2011年正式启动;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被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