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特教一线 她从“零”做起|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首屏新闻客户端  4小时前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有你我他的一份支持。”这是李敏在朋友圈里分享《苔花公约》公益短片时写下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她现任宜宾市屏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处副主任。因优质服务特殊教育,她获评屏山县三八红旗手、屏山县道德模范、屏山县优秀志愿者,并于去年获得教育部2023—2024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2017年,从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李敏就来到了屏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但初出茅庐的她还是低估了特教一线的挑战。

  屏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建于2014年,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李敏来时,这所学校包括校长在内仅8名教职员工,专业教学几乎为“零”。

  当时,全校总共两个班,她就当起了一个班的“班妈妈”。“我带的是一个混合班,全班有15名学生,既有听力障碍的,也有智力障碍或者语言障碍的。因为此前没有经过专业教学,所以几乎无法沟通。”当时的李敏,虽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曾一度感觉崩溃。

  李敏只能从最基础的穿衣、上厕所、上课坐姿开始教起,听说读写字句、列式计算更是一遍遍地示范。一旦听到有学生生病,李敏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李敏带的班共有13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12人考上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

  同时,李敏在学校组建了康复训练小组,指导其他老师进行训练,补偿残疾孩子的生理缺陷,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此举不仅在学生和家长中收获了良好口碑,还吸引其他学校老师甚至医院的医护人员到校学习交流。

  在李敏的影响下,屏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与屏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积极开展合作,共探“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孩子们上午在学校学习,下午到医院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李敏说。

  不仅如此,当乐山师范学院苦于没有适用的教材帮助大学生理解特殊教育教学技能知识时,李敏和老师们一起耗时两年,编著了《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设计》参考教材……

  李敏无悔当初的选择,她还鼓励更多大学生到基层去,“基层可能确实比较艰苦,但也是大家实现理想的好地方。”

  (记者 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