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舟 林涛 龚文艺
近日,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国内相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梳理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以GPT和Sora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赋能千行百业。
聚焦国内,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加快发展布局,相继推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文件,竞相抢占人工智能细分赛道,加快技术落地应用。
比如,北京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上海提出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广东瞄准打造国际先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高地等。
2024年,四川省政府将人工智能产业链列为省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首大力建设。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
调研组结合四川发展实际,梳理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各地结合自身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加快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政务服务、智慧文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落地应用,充分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共享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场景应用市场覆盖面。二是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成本,避免资源低效浪费,降低企业上云门槛和成本。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引育和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强化科技资本作用,招引更多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落地。四是充分发挥科技资本作用,强化金融孵化与引育,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推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