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造血”,营山这样发力托底性帮扶丨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川观新闻客户端  5小时前

  

  营山城市风光

  川观新闻记者 徐浩煊

  在7月16日召开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山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营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曹毅,给大家分享了一组数字——

  2024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2%。

  作为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之一,为何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营山给出的答案是:抢抓政策机遇,主动承接帮扶,借力自我“造血”。

  抓好利好政策,主动对接帮扶——这是营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7年高于国省市平均水平的基本“打法”。

  曹毅介绍,在39个欠发达县域中,营山率先制定《2024—2027年托底性帮扶行动计划》。同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班长、县长任常务副班长、35个部门协同的工作专班,与帮扶单位建立紧密联系。首年,营山就成功争取到4000万元资金,思凤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4个项目、“鱼米之乡”建设等9个事项纳入省级支持范畴。此外,营山创新建立“6+6”清单工作体系,推行“一项指标、一个专班、一套方案”机制,确保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成渝配套产业园

  承接帮扶措施,全力转化成果——这是营山从“输血”到“造血” 的必经之路。

  “首先是积极承接帮扶方‘输血’。”曹毅表示,托底性帮扶启动后,帮扶方多次组织企业考察,先后促成7家企业落户营山,帮助汽摩配等优势产业建圈强链。

  产业生态圈不断完善,在帮扶方的协助下,德华电气、优籁特电子等10家本地企业纳入省市质量品牌培育库。“以此为契机,本地企业摸索自我‘造血’。”曹毅说。

  位于营山县工业集中区的优籁特电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之一。该企业主要从事电线电缆、音视频连接线、汽车(摩托车)线束等产品的生产销售,年产值超过2亿元。“入库企业有集中培训和单独辅导,我们也在这一过程中加大技改力度。”负责人伍杰说,企业现在已实现了原材料自主研发,同步研发出了适用于更多场景的电线电缆,产品品质与销量显著提升。

  借力帮扶机遇,筑牢发展基础——这是营山持续巩固拓展托底性帮扶成果的探索。

  托底性帮扶成效显著,如何让来之不易的成绩保持下去?发布会上,曹毅介绍,以壮大工业为基础,营山正全面推动经济开发区北区建设,2024年开发区面积新增1平方公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

  

  四川营山经开区

  开发区面积不断扩大,背后是大项目招引的“加速度”。“今年1—5月全县新引进制造业项目19个,新开工项目14个,新竣工项目11个,各项指标均位居南充市第一方阵。”曹毅表示,以项目攻坚为抓手,包括深圳智博通5G智能终端设备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帮扶资金要花到“刀刃”上。曹毅介绍,营山坚持将一般公共预算中的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65%以上,以抓实防返贫为底线,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图片由营山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