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AI如何赋能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7月16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首批83个“成都市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试点项目。
今年4月,成都市教育局印发《成都市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推进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深度应用。2025—2027年,成都每年将培育建设并推广应用80个左右的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今年7月,经学校申报、区级推荐等程序,首批83个“成都市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试点项目出炉。
据悉,试点项目涵盖《行动方案》中8大领域,横向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领域,纵向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根据实际需要,试点项目将充分运用大模型、多模态识别、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赋能构建德育情感认知、个性化教学、学科知识图谱、虚拟仿真实验、沉浸式艺术教育、校园安全管理等应用场景。比如,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小学的“人工智能+劳动教育”试点项目——“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小学生智慧劳动实践能力培养”。
此外,试点项目注重多学科协同,采取搭建多学科知识库、建设跨学科综合智能体、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运行、多学科教师联动参与等方式实现跨学科建设,并采取项目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高效率教学。比如成都华西中学的“人工智能+科学教育”试点项目——“生命智能图谱:AI赋能的跨学科教育融合生态构建”。
下一步,成都市将着力推动试点项目深化建设,从 “规范化管理+协同化驱动” “专家领航+精准培育” “成果推广+多维辐射” 方向发力,建立 “责任专家—学科导师—青年骨干” 三级引领网络,采取现场观摩、场景路演等方式常态化开展 “优质应用场景推广”,实现试点项目的复制推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