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仁寿: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新华社客户端  2025年07月17日

  近年来,眉山市仁寿县紧扣“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主线,以文旅产业为引擎,统筹乡村振兴、设施建设、文化惠民与消费升级,全域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仁寿画卷。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盘活资源促共富

  当静态的文化地标筑牢文旅融合根基时,动态的文化惠民活动则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走进富家镇河堰村,柑橘林郁郁葱葱,生态农庄游人如织。近年来,该村通过“村集体+股东”模式,将废弃村小改造为年收入超120万元的“百姓生态农庄”,带动就业40余人,村集体保底分红5万元。村民刘霞感慨:“家门口上班,月入4000元,比外出打工强!”

  

  河堰村党总支书记李建东介绍,村集体以盘活撂荒地、整合资源为抓手,发展柑橘、枇杷等特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培育3家村办企业,带动百余名村民年增收2万余元。产业红利反哺民生,近三年硬化道路10余公里,安装路灯150盏,整治地灾点16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李建东表示,未来将深化农文旅融合,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文化地标加速崛起

  全域融合提档升级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资源的深度开发,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更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构建起文化传承的新场景。在县博物馆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进行内部展陈施工。这座占地4.5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博物馆,设综合展厅和四个专题展厅,预计12月开放,将成为展示仁寿历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窗口。

  

  同时,在距此15公里处的哨楼村村史馆内,300余件农耕器具、族谱文书等珍贵展品共同讲述着乡愁记忆,展现了乡村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

  而黑龙滩陈列馆则通过丰富的实物展陈、图片展览以及多媒体互动,生动展现了黑龙滩的修建历程、自然风光。这一系列文化场馆的建成,彰显了仁寿县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多元布局,有效推动了历史记忆的延续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文化赶集”惠民生

  文明实践添活力

  近日,富加镇举行的“天府百姓大舞台”文艺汇演暨文明实践“赶集日”活动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现场,歌曲、舞蹈、戏曲等节目轮番上演,将文明实践主题融入文艺表演,观众掌声不断;志愿服务区设置政策宣传、义诊、非遗陶艺体验等10余个点位,吸引数百居民参与。

  

  “歌舞很精彩,还体验了陶艺制作和义诊服务,这样的活动真贴心!”居民黄秋诗连连称赞。志愿者杨飞在陶艺体验区忙得满头大汗:“许多孩子第一次接触非遗技艺,文化传承的种子就这样生根发芽。”活动还通过文明知识有奖问答,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富加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文化+服务”模式,整合资源打造更多惠民场景,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

  政策发力激活消费

  融合发展再添动能

  为提振文旅消费,今年,仁寿县发放政府消费券300万元,覆盖餐饮、住宿、景区等领域;同时,依托农博会、西博会等平台推广本地文旅品牌。在城区,“夜间经济”点亮仁寿栖西里商业街;在乡村,“水果经济”串联采摘园、民宿和非遗体验,形成全域消费新链条。

  

  从盘活乡村“沉睡资源”到文化地标崛起,从打造“文化赶集”惠民品牌到消费业态创新,仁寿县将培育新业态、激活新动能,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记者 彭晨佳 夏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