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下,浙江永嘉县与四川省绵阳市倾力帮扶红原县,聚焦教育和医疗等关键领域,推动当地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高原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帮扶: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近年来,红原县积极落实国家“组团式”教育帮扶政策。自2022年起,浙江永嘉县先后选派12名骨干教师赴红原县中学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团队围绕管理制度重构、教学模式优化、名师队伍打造、教育科研深化等方面精准发力,显著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红原县全景(红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永嘉、绵阳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校学生成绩在州级统考中表现优异,部分班级成绩位居阿坝州前列。帮扶教师邵剑胜深度参与教学改革与德育建设,辅导学生在省州作文比赛中获奖,并建立起“学习可视化”系统,带出了一支本地教研骨干队伍。另一位数学教师针对学生基础薄弱问题,坚持开设“励志数学晨读班”和“错题本回访计划”,成功帮助一名学生成绩跃升至全县前十。
红原县中学校长金家照表示,学校已探索实施“走班制”、开发校本课程、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并设立“红星讲堂”“榜样人物月评”等德育品牌,组建“学科责任人+青蓝结对”团队,实现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双提升”。学校平均成绩连续三年提升,本科上线率实现翻番。
红原县委常委、副县长许克达表示,永嘉县将持续深化对口支援,围绕产业升级、民生提质、机制创新,与红原县加强统筹协调,共同谋划重点项目,深化产业合作,提升合作实效。
医疗帮扶:守护高原群众健康
针对高原地区医疗资源匮乏问题,对口支援力量持续推动红原县实现“医疗技术+制度能力”双提升。
义诊现场(红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的帮助下,68岁的大骨节病患者“卡卓”成功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恢复了行走能力。绵阳市的帮扶使红原县人民医院得以开展34项新技术新项目,并完成了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等多个专科联盟建设。新任院长龚土平介绍,今年还将重点帮扶打造影像中心。
浙江永嘉县支持的“草原鹰眼睛”公益医疗项目已连续开展5年。该项目组织上海医疗专家赴红原县开展义诊和巡回筛查,累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1500余例。
67岁的仁青卓玛老人因白内障近乎失明,术后重见光明。该项目不仅惠及红原本地群众,还吸引了马尔康、松潘、若尔盖等周边区县的患者慕名而来,让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永嘉县还推动“互联网+医疗”模式落地,构建了“医疗专家远程会诊+县医院医生协同门诊+病人就地就诊”的远程医疗体系。红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尼美措介绍,医院已形成每年8月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的长效机制,配备了完善的检查治疗设备,并每年选派医生赴上海深造学习,持续提升本地医疗队伍水平。
依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红原县在教育、医疗等关键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谱写支援协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