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云裳 彝旎之歌”凉山彝绣风尚盛典上,模特表演T台秀。 刘作鹏 摄
□刘作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凉山观察 王荣升
7月19日,在凉山州西昌市火把广场艺术街区“西梅见物”工作室,随着针线在彝族绣娘格尔阿伍指尖游走,精美的图案逐渐出现。“这件衣服是为一名即将结婚的新娘准备的。”工作室负责人俄木西梅说。
7月18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之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活动在凉山州启动。19日,多家媒体在凉山州对彝绣这一传统技艺进行了采访。
在“西梅见物”工作室,消费者阿呷金洛正带着朋友选购手工艺品。记者看到,工作室陈列着许多旧彝族服饰、银饰、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也有全新制作的待售服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技艺是传统的,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很喜欢。”阿呷金洛说。
彝绣技艺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美的独特诠释与精神追求。2021年,凉山彝族刺绣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彝绣产业发展中,凉山州大力培育人才、引导就业、鼓励创新,推进“协会+企业+合作社+绣娘”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凉山彝绣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凉山州已建成彝绣就业示范基地18个,带动3.16万名从业人员投身彝绣事业,其中不少是脱贫群众,彝绣这门传统技艺已成为凉山州群众增收渠道之一。目前,凉山州正倾力打造集创意研发、产销对接、服务保障于一体的彝绣综合产业园,为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当天,火把广场上举行了两场与彝绣相关的活动——凉山州彝绣产业促进会成立,“东方云裳 彝旎之歌”凉山彝绣风尚盛典举行。
“我一针一线绣了50年,彝绣是古老而璀璨的民族技艺,要传承下去。”凉山州彝绣产业促进会成立大会现场,凉山彝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说。上个月,她入选了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彝绣风尚盛典活动还发布了凉山彝绣色彩,启动了“灵感中国·彝绣之旅”。“彝族刺绣应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人看见它的美、爱上它、用上它。”阿西巫之莫说,她会让这门古老技艺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