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 谁最受伤?
成都商报  11小时前

  7月的第一个周日,王思(化名)像往常一样打开奶茶店的外卖接单系统,小票机如失控一般,不断吐出订单,不到10分钟,就堆成一座“纸山”。当天,她所在的门店出了1339杯奶茶,全部店员加班到晚上12点。

  这是过去两周外卖大战中的一幕。这场大战中,消费者享受到“0元购”“满18-18元”的狂欢,骑手们日入上千元,美团、饿了么和京东“战绩”不断创新高。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但红星资本局调查发现,有茶饮原料供应商被倒逼降价最高10%,高管坦言只能以量换利润;有奶茶品牌加盟商担忧,消费者习惯改变后,线下商家利润会不会进一步被线上挤压?

  而平台方也并不轻松。有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就多次提及当下订单量泡沫泛滥,呼吁恢复理性,并直言“卷没意义,对行业是伤害”。

  外卖大战茶饮品牌爆单

  加盟商却高兴不起来

  外卖平台的“战火”从年初烧到年中,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头部茶饮品牌加盟商刘星(化名)却高兴不起来。

  外卖大战早期,刘星与人合伙加盟的20多家奶茶店营业额暴涨,让他很高兴,但现在他更多是担忧。“你今天参加(平台补贴)活动,业绩就起飞,不参加,业绩就会打5折甚至更多。”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场由京东掀起的外卖大战,如今主力军悄然换位,淘宝闪购(饿了么)和美团冲到了最前线,投入巨额补贴。过去两周,淘宝闪购发布“满18-18元”的大额红包,美团外卖推出“0元购”,两家平台的日订单量拉升到8000万和1.5亿。

  平台数据增长的背后,谁来买单?其中就有商家。刘星向红星资本局展示的平台活动细则显示,一杯标价13元的茶饮,外卖平台为消费者提供“0元购”的优惠,商家需要承担3元的成本。此外,平台大战发放的满减红包,商家几乎全部承担,导致刘星门店的实收金额不到50%。这其中,商家还要承担订单高峰期加派的人力成本。“利润太薄了!”刘星感叹道。

  更深远的担忧来自堂食和外卖比例的畸形变化。刘星称,对商家来说,堂食的利润会高于外卖,茶饮店堂食和外卖的比例正常约为3比7。但这两周外卖大战的影响下,其门店外卖高达90%,堂食利润被挤压。“这对开在租金高昂地段的茶饮品牌店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刘星说。

  在消费者端,补贴带来的消费行为变化随处可见。有消费者告诉红星资本局,他曾在汉堡王门口点外卖,随后告诉外卖员不用取餐,自己自取,算下来一份套餐比到店便宜了近20元。

  这让商家忧心忡忡:消费者习惯改变后,线下商家利润会不会进一步被线上挤压?

  茶饮品牌供应商赚翻?

  订单体量增加了,利润却减少了

  商家受伤,谁赚了?刘星和不少投资者都认为,外卖大战中产业链是“闷声发大财”的一环,从外卖包装到原材料,全链条企业订单暴增。但红星资本局采访发现,身处供应链上下游的餐饮品牌供应商们并没有笑起来。

  王军(化名)是一家原料果汁生产企业的高管,他所在的公司是国内多家头部茶饮品牌的供应商。王军称,这次外卖大战中,公司订单体量是增加了,但利润却减少了。

  利润减少的背后,是品牌倒逼供应商降价。“我们这些厂家的原料都降价了,下游奶茶品牌要求我们降。”

  降价的源头就是今年4月开始的外卖大战。据王军讲述,出厂的原料降价幅度在5%~10%,对工厂全年的利润影响较大。王军向红星资本局感叹,供应商话语权小,不得不卷入这场“战火”。“平台和品牌之间竞争,最后的压力还是压到我们供应商头上,现在工厂就是拿量换利润。”

  此外,红星资本局还从部分茶饮品牌加盟商处了解到,品牌给加盟商的原料供应目前并未降价。有加盟商推测,品牌倒逼供应商降价,或是为了提高自身供应链收入。

  多家行业协会呼吁:

  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此前也有多家行业协会发声,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7月15日,中国烹饪协会发文称,平台高额补贴导致外卖价格低于堂食,大量消费者转向线上,餐饮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同一天,贵州遵义红花岗区餐饮行业商会发文,称大量餐饮企业经营陷入“不参与则无流量,参与则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更让大量依赖堂食的实体店遭遇严重冲击、苦不堪言。

  有平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及当下订单量泡沫泛滥的现象,呼吁恢复理性,他直言“卷没意义,对行业是伤害”。

  这场大战烧到最后,谁是赢家尚未有定论。但在资本市场看来,平台均会陷入业务亏损的局面。高盛预计,仅今年第二季度,美团、京东、阿里三家在外卖方面的投入就会达到250亿元,在今年7月到明年6月的12个月之内,阿里的外卖业务会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EBIT(息税前利润)减少250亿元。

  知名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表示,美团、阿里、京东等头部大厂竞逐“万亿”蓝海,其背后是对用户“即时可得”消费习惯的终极争夺,更是对未来本地生活服务生态话语权的战略卡位。在万亿即时零售战场,补贴是入场券,而供应链效率、场景覆盖与生态黏性,才是决定终局的关键筹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强亚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