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育儿补贴来了 “生育是国事”的标志性注脚
成都商报  今天 05:25

  生育不仅仅是“家事”,真金白银补贴生育,让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感受到来自国家的托举之力,正在成为一种应然的常态

  近日,国家育儿补贴方案公布,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发放补贴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放育儿补贴”。此次出台的方案,是对此前相关顶层设计的一种跟进落实,有力回应了社会期待,也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添加了一个标志性的时代注脚。

  随着人口发展形势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到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再到多地在不同层级探索发放育儿补贴,生育支持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快。而国家育儿补贴的发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以现金形式补贴生育,不仅覆盖面广,且以“真金白银”的方式明确了生育的社会价值与国家责任,释放出生育是全社会共同事业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扭转生育纯属家庭责任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建立国家层面的育儿补贴制度,也标志着中国人口政策正式进入以“引导”和“激励”为导向的新阶段。这对于凝聚共识,带动各层面进一步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具有明显的示范引领价值。

  作为直接减轻家庭育儿成本的重要手段,育儿补贴制度不仅关系到家庭福祉,更关乎国家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大局。从现实来看,经济压力是相当一部分家庭最大的生育顾虑之一,而发放育儿补贴正是针对这一顾虑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回应之一。尽管现阶段育儿补贴无法覆盖全部的育儿成本,但这对于降低生育负担、提升生育意愿,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育儿补贴作为一项激励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但长远而言要从根本上扭转生育趋势,缓解老龄化、少子化冲击,还需真正“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在托育服务、家庭支持、性别友好等方面协同推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体系,并不断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政策,最大程度化解影响生育意愿的“痛点”。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生育支持制度从地方试点到全国覆盖的关键一跃。它不仅是经济补偿,更是社会观念转型的起点——生育不仅仅是“家事”,真金白银补贴生育,让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感受到来自国家的托举之力,正在成为一种应然的常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