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隐患排查精确度提升60%、人力投入减少80%……近日,蜀道集团所属四川路桥智能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高速公路边坡隐患监测系统首次在高速公路上实践应用,并顺利通过贵州江习古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验收。这套高速公路上的“空天地”一体的智能监测系统,将有效推动地质灾害防控从“被动抢险”变为“主动预警”。
江习古高速公路位于四川、贵州、重庆交界处,该高速公路两侧山体众多,落石、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发、频发。高速公路边坡隐患监测系统融合太空“千里眼”、地面“守护哨”、空中“核查员”,形成“空天地”三位一体全天候、立体化智慧安防网络,用硬核科技为高速公路撑起“科技防护伞”。
太空里的“千里眼”,主要指远在太空的卫星,利用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监测系统能高效地识别出稳定性较差、存在潜在滑移或落石风险的重点边坡区域,定期为群山做“体检”。
InSAR边坡沉降分析
锁定高风险区域后,地面上的“守护哨”上岗,这是由高精度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组成的监测站,布设在落石、滑坡风险点等关键点位。它们就像不知疲倦的“哨兵”,只要岩石发生轻微滑动或裂缝有张开趋势,它都能立刻感知并精确测量,并在危石发生位移时,第一时间发出分级预警信号。
GNSS自动化监测平台
为了保证卫星和地面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天空中还布设了一批“核查员”,由专业的无人机小队进行现场核查,无人机能够近距离、多角度地仔细观察危岩体的具体形态、裂缝的发育情况、坡面的防护措施现状等关键细节,让数据更扎实。
无人机现场核查
四川路桥智能建造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空天地”一体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监测全域覆盖、隐患高精度识别、预警智能化响应,以科技赋能高速公路出行安全。未来,这套系统还将在更多高速公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上推广应用,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多保障。
图片由四川路桥智能建造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