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群众还是企业,只要在武侯政务中心提交上传过的材料,10年内都不用再重复提交!”日前,在成都“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成都武侯区作为四川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区域之一,展示其“增值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创新成果。
“过去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开工需跑140多个环节、提交130余份材料,现在企业只需在项目专窗就可一站式办理。”据武侯区副区长黄谷介绍,通过流程再造将17个部门的37项审批事项整合为规划许可、开工建设、辅线事项、竣工验收四大类“一件事”,办事环节压缩50%、材料减少30%。同时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对环评报告表等63类材料实行先办后补,打破“因章退件”困局,让审批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在要素供给方面,武侯区对标最高标准出台80条产业政策,每年安排近7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企业,今年已完成2.5亿元资金兑付。在金融支持方面,通过设立诸葛资本公司,联动30余家金融机构推出“微波贷”“科创贷”等特色产品,今年已为2100余家企业提供超38亿元融资支持。
在“AI+政务服务”领域,武侯区自主研发的智能终端设备已实现17类高频事项自助办理,累计服务群众超130万人次。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政务平台,成功实现337万份材料“一次上传、多方共享”,49个跨部门业务实现“一链通办”,大幅减少重复提交。“我们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固步自封,始终秉持实事求是、集约高效的理念。”黄谷介绍,武侯区还依托本地化人工智能平台,为全区23万家企业建立“一企一码”数字身份证,实现证照临期智能提醒,避免企业因疏忽影响经营。
黄谷表示,下一步,武侯区将借《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实施之机,推动部门数据安全高效共享,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政务服务。(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