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8月4日,四川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围绕优化勘查布局、有序出让矿权、强化储备利用等方面,提出18条政策“干货”。
这是2023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四川专门针对矿业高质量发展推出的政策措施。为何出台《若干意见》?有何亮点?
为何出台?
破解痛点、难点,回应行业发展期盼
四川是矿产资源大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基地。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00种。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以来,四川加大精查力度,优势战略性矿种找矿突破和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四川矿业发展还存在基础地质工作薄弱、找矿后劲不足、矿业权盘活难度大、投入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若干意见》是加强重要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客观需要。”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和发展思维,通过梳理战略找矿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出破解之策,回应行业发展期盼,为促进战略性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提供了四川方案。
以备受矿企关注的用地用林用草难题为例,通常矿山企业从取得矿业权到进场勘查或者正式投产,用地用林用草等审批周期长。
此前,四川已对6个重点矿业企业的11个具体项目实施“用地保姆”服务机制,制定了“一企一策”用地保障方案,定期调度用地保障工作,及时解决用地报批中的困难和问题。
“保姆式”用地保障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若干意见》提出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项目清单,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保姆式”用地用林用草保障,进一步提升矿业项目审批效率,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为矿产资源供应链稳定提供前置保障。此外,《若干意见》提出推进采矿权和土地使用权等组合出让、探索带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出让矿业权,综合解决采矿用地难题。
有何亮点?
创新地质调查模式、矿业权出让方式
聚焦找矿痛点、难点,《若干意见》提出诸多创新举措,“订单式”“众筹式”地质调查模式是看点之一。
《若干意见》明确,支持省属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自筹资金开展战略性矿产“订单式”地质调查;对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低的调查项目,鼓励省属企业牵头开展战略性矿产“众筹式”地质调查。
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订单式”“众筹式”地质调查模式,主要针对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地质调查渠道不畅的问题,这一模式将拓宽找矿资金渠道,推动社会资本和地勘单位进入空白区参与地质找矿。
探索创新矿业权出让方式也是一大亮点。目前,矿业权主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竞争出让。近年来,矿业权交易市场出现多宗“天价”矿业权,不断刷新矿业权交易溢价纪录。比如在2023年拍卖的金川县李家沟北锂矿就掀起“抢矿大战”,最终超10亿元成交,溢价1700多倍。
破解“唯价高者得”,《若干意见》探索“限定最高报价+方案比选”竞争方式出让矿业权。“一方面,减轻企业资金负担,避免因高价竞得矿业权而压缩勘查开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方案比选倒逼技术革新,推动环保与开采技术升级,助力矿业绿色转型。”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以钒钛磁铁矿为试点,探索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发展机制,按照“以产定矿”原则,合理有序投放矿业权,以产业需求牵引资源供给,推动采选冶产业链贯通,实现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联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