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水稻进入分蘖抽穗的关键期,螟虫等害虫的危害也日益加剧。“以往出现害虫,我们只能通过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来防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农药残留;现在,我们从水稻生长初期便利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能够有效减少60%到70%的害虫,并且没有农药残留。”8月24日,站在成都青白江弥牟镇的农田里,“IT农民”蒲理蓝告诉记者。
▲蒲理蓝正在喷洒白僵菌悬浮液
据了解,球孢白僵菌可谓稻田“白色特工”,它来源于大自然,能够感染螟虫类害虫并使其僵化,从而降低虫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经作所)副研究员孙佩表示:“白僵菌对害虫的虫卵、幼虫等均有效果,在水稻播种之初,用白僵菌兑水浸泡稻种,稻种能够吸收白僵菌,由此萌发的秧苗对于虫害的抵抗力更强;在秧苗生长阶段喷洒白僵菌悬浮液,也能预防虫害的发生。”
“IT农民”用白僵菌治理水稻害虫
“能灭杀60%到70%的害虫”
盛夏八月,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螟虫等虫害高发,若置之不理,则将对水稻产量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我们以往需要混合三四种化学农药来对付螟虫。”蒲理蓝指着田埂介绍,“虽然毒性不高,但总会在土壤和水里留下残留。”
作为一名从IT行业辞职投身农业生产的新农人,蒲理蓝一直希望能减少农药用量、种出健康的大米。“在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知识后,我们利用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分析系统,通过捕捉分析分布于空中的病菌孢子,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病害。”蒲理蓝说。
▲蒲理蓝正在喷洒白僵菌悬浮液
如何处理即将出现的虫害,成了蒲理蓝最关注的问题。2024年,他搭建了一块试验田,在省农科院经作所专家的指导下,用白僵菌悬浮液进行生物防治,与对照组相比,“白僵菌能够灭杀60%到70%的害虫,并且没有农药残留。”
今年是蒲理蓝使用白僵菌降低虫害的第二年,与前一年一季水稻只撒三次不同的是,今年平均每半个月就会撒一次白僵菌悬浮液。“白僵菌本就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一种真菌,对环境无害,还能够感染水稻上的螟虫等害虫使其僵化,减少这类害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蒲理蓝说,“持续使用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至今,尽管在高温高湿的天气影响下,试验田也极少出现虫害。”
当前,蒲理蓝正一边在实验中总结经验,一边吸引当地农户进行生态种植,“水稻过多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带来农药残留,农户也难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蒲理蓝说,“我希望生物防治能够作为化学药物防治的补充手段,种出的粮食更健康,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更小!”
▲田间试验
“内服”+“外用”
“魔力菌”能感染700多种害虫
白僵菌为何有这般“魔力”?省农科院经作所副研究员孙佩解释道,白僵菌是一种自然界的昆虫病原真菌,它能感染螟虫、甜菜夜蛾、叶甲等700多种害虫,对这类害虫的虫卵、幼虫等均有效果。近年来,孙佩带领课题组将其制成生物杀虫农药,在水稻、芦笋、花生等多种作物害虫(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上试用后,效果显著。
“白僵菌需要高温高湿的生活环境,稻田则十分适合,用白僵菌悬浮液泡过的稻种,能够让萌发的秧苗自带白僵菌,能够趋避一部分害虫。”孙佩说,此外,白僵菌提前进入秧苗内部进行生物占位,还能挤占一些病原真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内服”之外,在秧苗生长过程中还能“外用”白僵菌悬浮液,害虫食用或爬过沾有白僵菌的叶片后,大约四天时间就能被感染僵化。“这一效果相较普通化学药物见效更慢,因此更多是预防为主,定期喷洒以降低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孙佩说。
此外,孙佩还表示,白僵菌在感染害虫后,将会继续繁衍。“但在实际农事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杀菌农药、除草剂,会导致白僵菌难以繁衍,所以当前需要定期喷洒白僵菌悬浮液;我们希望白僵菌这样的有益微生物逐渐能在农田里生存繁衍,让害虫对作物的影响整体可控,才能逐渐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种出更健康、安全的粮食!”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图据受访者
编辑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