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天锐 何勤华
8月29日,在四川省新闻发布厅举行的凉山文旅融合发展暨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凉山文旅成效与目标的两组数据,吸引了众多目光。
——今年火把节文旅系列活动期间,凉山各地共接待游客16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85%,创下历史新高。
——到2027年,凉山将基本形成特色文旅业态体系,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将分别突破100亿元和1000亿元。
凉山州副州长苏正清表示,当前凉山正通过“三大行动”,持续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通过深耕文博研学旅游、阳光康养度假等七大特色业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2025年凉山火把节西昌狂欢夜 凉山观察 王荣升 摄
深耕七大业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凉山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多元。据介绍,凉山州委高度重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明确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大力发展“夏季清凉·冬季暖阳”全域全时旅游,加快打造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当前,凉山正打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这是凉山最鲜明的文旅标识。”苏正清介绍,凉山将通过全时全域布局、加快建设文旅地标、强化品牌传播“三大行动”,持续擦亮这一品牌。
发布会外的“好物展示”。李天锐 摄
具体而言,凉山将全力创建螺髻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邛海世界级度假区,推动泸沽湖、会理古城—仙人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金沙江—安宁河阳光康养走廊;将运用新媒体精准营销,持续做靓“彝海结盟”“民族风情”“夏季清凉·冬季暖阳”“中国航天城”四张名片。
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做好业态培育、提升游客体验?
苏正清介绍,凉山将通过深耕文博研学旅游、阳光康养度假、乡村休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民族风情体验、航天科技旅游、影视演艺旅游七大特色业态,并通过实施景区强基焕新工程,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优化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文旅+消费”场景营造,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让各年龄段游客畅享凉山烟火气。
推动优质文旅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凉山目标明确:“到2027年,文化旅游业将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四川文艺副中心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9月15日泸沽湖转山转海节登场
秋冬凉山四大类活动等你来
发布厅外,来自泸沽湖附近人家的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充满民族韵味。而此次会议发布的凉山秋冬节庆活动、艺术盛宴、活力赛事、特色场景四大类活动中,首届凉山州泸沽湖转山转海节也最受关注。
据介绍,四川省、凉山州高度重视泸沽湖文旅发展。今年3月,凉山州出台《关于促进泸沽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把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确定为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围绕“世界旅游目的地、文化景观遗产地、摩梭家园共富地”三大目标,致力于将泸沽湖打造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摩梭文化筑起“活态保护屏障”。
泸沽湖。梁静 摄
转山转海节是摩梭人最为盛大庄重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摩梭男女老少身着绚丽多彩的传统服饰,佩戴精美银饰,齐聚泸沽湖畔,祈求平安、健康与丰收。2025年凉山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将于9月15日至16日在四川泸沽湖景区举办“1+3+N”的特色活动,“1”场开幕式及万人转山转海,达巴执礼祈福,千人甲搓踏歌而行;“3”场主体活动,则包括“泸沽湖之夜”星空音乐会、2025环球人物年度盛典·泸沽湖对话和民族文化守护者致敬之夜;此外还将举办“N”项特色体验活动。上述活动中“坐猪槽船环湖慢游”“跳甲搓舞”等内容,都是具有唯一性的独特体验。
木里县分会场则将通过香格里拉湖转海(湖)、非遗展示、“哦呀木里”藏装秀、转山转海音乐会和农特产品展销及特色美食集市,展示木里生态之美、民族之韵。
节庆活动方面,11月开启的“彝历新年”系列活动,是彝家美食、民俗文艺展演和民间体育竞技的集中呈现。当月的“大凉山戏剧节”,12月的 “中国(四川)民族音乐周” 与 “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则将为秋冬增添艺术氛围。“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与“萨马兰奇竞赛季”,让游客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此外,凉山17个县市和重点景区,还将推出丰收采摘、非遗体验、美食荟萃、文体赛事等活动。
“月月有活动,天天都精彩。”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陈绍奎表示,凉山正以丰富的业态,宠客的服务,邀游客共赴“金秋泸沽湖之约”与“冬季暖阳之约”。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