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宠物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宠物繁育输出基地,每年向全国调运宠物犬猫500万只,占全国市场的六成以上。然而与“价格低、品种全”并存的,是“一些来自东北的猫狗活不过一周”的“星期宠”传言。
“辽宁繁育着全国最好的宠物猫狗,同时也背负了最多的差评。”今年42岁的尚雪峰是鞍山市宠物商会执行会长,也是鞍山第三代宠物繁育人。他认为,辽宁不乏精品猫狗舍,但因行业缺乏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空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消费者权益受损,犬猫生命健康也无法得到保障。
今年4月,《宠物犬猫交易服务指南》正式立项。作为参与起草者之一,尚雪峰希望指南的出台,能让猫狗繁育、运输、交易的全过程都有据可查。
A
全国百分之六十的猫狗来自辽宁
“周一家和宠物市场,周三、周五八家子宠物市场,周四沙河宠物市场。如果要找猫,建议你周六去沈阳的富星宠爱小镇。”在辽宁,任何一个做宠物狗生意的人都能背顺口溜似的告诉你以上信息。在这些集市上,一个宠物商人可以找到生意所需的所有资源:借配、直播、托运、宠物用品、检疫检测……
鞍山铁西区的八家子宠物市场是鞍山最大的宠物交易市场,2001年建成,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八家子市场年客流量约30万人,交易额约5亿元。
开市的日子,清晨5点就有商家带着宠物在集市上摆摊。操着各地口音的商人在相中的摊位前停下脚步,戴好一次性塑料手套,抓起幼犬幼猫,查看面部、牙齿,在嘈杂的犬吠声中砍价。
鞍山市宠物商会执行会长尚雪峰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批头脑灵活的鞍山人走南闯北,寻找商机。往北走的到了绥芬河、满洲里靠近边境的地方,看到跨境而来的漂亮巨型犬,觉得稀奇,就带回了鞍山。往南走的到了南方的口岸,带回小型宠物犬。
上世纪90年代,当地一些人手头有点积蓄但又做不了大投资,刚好够买几条狗。“结果就靠着养这几条狗,把孩子送上了大学,给老人养老送了终。”2000年后,宠物猫繁育也逐渐兴起。
据鞍山发布,鞍山拥有近3万繁育户,已形成年交易量超200万只的百亿级产业规模。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辽宁每年向全国调运宠物犬猫500万只,占全国市场的六成以上。
B
“没有一家猫舍不做贩子 没有一个贩子不自称猫舍”
尚雪峰的种猫基地有2000平方米,400只“米努特”种猫。在尚雪峰的猫舍,猫分为“赛级”“准赛级”和“宠物级”。“赛级”猫在猫赛上能拿成绩,价格可上10万元。“宠物级”猫则面向大众,千元起步。猫自出生起就被精心照料,经过社会化训练等养成良好习惯,三针疫苗打完、做完绝育手术身体恢复后才能被主人接走。
像这样的精品猫舍犬舍在行业内不多。那些散落在社区、乡村的养殖户,通常不直接面向终端市场,而是将犬猫批发卖给中介。一旦中介压价,养殖户可能就压缩成本——在犬猫2月龄左右、未接种疫苗时就出售。经过多次转手,中介自己也难以说清手上的宠物最初来自哪家繁育户,是否打过疫苗。
两个月左右的幼崽最可爱。但2月龄的幼犬猫很脆弱,如果没接种过疫苗,在空气不流通、摆满动物、被人摸来摸去的环境里,很容易患病、死亡。
“相当一部分供应链被中间商垄断。在流转过程中,猫狗可能应激,可能交叉感染、中暑、患伤寒等。消费者承担了恶果,宠物店、中间商就甩锅给繁育者,说宠物是东北来的。”尚雪峰说,“我们业内有句自嘲的话,没有一家猫舍不做贩子,没有一个贩子不自称猫舍。”
老李就是自称猫舍的贩子。坐在店里,老李教记者如何摆摊:“挑个人流量大的地方,放个小笼子,装一小窝猫,坐个小板凳。别人问价格你就加他微信,说你家是做繁育的,身边繁育户也多。要什么品种,你给我打电话,我去找货源。”大部分时间,老李在市集上收猫,转手加价卖给别人,有时候一天就能收200多只猫。
老张则是回收瑕疵猫狗的人。他用小板车推着一笼猫,经过一个个售猫摊位:“卖100元一只,收50元一只!”两只猫打了起来,一只蓝猫眼睛被挠破,鲜血直流。老张把两只打架的猫扔出笼子,继续往前走。
老张的生意是好收、难卖。卖猫的时候,他信口介绍猫的年龄、健康状况,总是被经验丰富的商人们一眼识破。收猫的时候,有的摊主不需要老张给钱,直接把精神状态不好、品相差的猫塞进老张的笼子。
记者今年6月在沈阳、鞍山两地数个宠物集市走访时看到,最后也没能卖出去的猫,有的被遗弃在角落里;一些狗则被按斤卖给在市场旁等待的狗肉车,车上的笼子里不乏名贵宠物犬:柯基、法国斗牛犬、边牧、杜宾……但毛发脏乱,吐着舌头喘粗气。
今年5月,有人花1500元从狗肉车上“淘”到一只黑色巨型雪纳瑞。这只雪纳瑞外观漂亮,性格极好,后来上了宠物展会,深受喜爱。但大多数上了狗肉车的狗,即使被救下来,由于患传染病、受伤、生存环境不佳等原因,也难以存活。
C
飞速的“爆款”
失序的繁育
潮流是宠物繁育的指挥棒。
2000年~2012年,国内掀起“藏獒热”,一条藏獒成交价可过千万。尚雪峰在这股热潮中“上头”了。他拉上几个好友,跑了几个藏族聚居区,进了约40条藏獒,“看见一条藏獒,就跟看见大明星一样”。
藏獒买卖发展成产业后,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外观特征,有人将藏獒与其他犬种杂交,藏獒变得臃肿憨厚,无法奔跑。
到2012年,曾经狂热膨胀的产业泡沫到了破灭边缘,有价无市。“藏獒原本应奔跑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注定无法走进城市的千家万户。”尚雪峰感叹,随着藏獒经济泡沫破灭,很多基因被污染了的藏獒被带到无人区“放生”。
2016年的一场猫展上,布偶猫登场,人们拥到台前观看。尚雪峰意识到,布偶猫的“风口”要来了。
尚雪峰从鞍山一个猫商手中花3.9万元买了一只2个月大的布偶猫,又托朋友从国外购入几只成年布偶猫。不到半年,第一窝幼猫出生了,一只2月龄布偶猫的售价能达3万元至6万元。2021年,尚雪峰把一个停产多年的鞋厂改造成种猫繁育基地,饲养了200多只布偶猫。
2019年左右,市场开始追捧“新脸版布偶猫”,它的脸更圆,耳朵更小,类似波斯猫。这种猫在幼年时更圆润可爱,尴尬期短,好卖。
随着“新脸版布偶”爆火,布偶猫繁育同样“卷”到失控。为了让布偶猫的脸更圆、耳朵更小、毛更爆,有人用近亲来繁育,折尾、遗传性心肌炎等先天性疾病袭来,一些布偶猫变得免疫力低下、蠢笨、没精神、死亡率高。
2022年左右,“新脸版布偶猫”火到顶峰,一只布偶猫的价格可过百万,借配一次的价格也从一两万涨到了四五万。察觉到布偶猫市场已经不健康,尚雪峰退出赛道。
果然,随着市场饱和,遗传病、死亡率攀升等问题的爆发,布偶猫市场断崖式崩塌,价格垮了。
D
国内首个规范性文件正在起草
作为有生命的“伴侣动物”,猫狗并非一件简单的商品。在这一行业急剧膨胀之时,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亟须填补。
今年4月,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鞍山市铁西区农业农村局等十余家政府单位、行业机构及企业共同起草的《宠物犬猫交易服务指南》正式立项。
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宠物犬猫交易全流程的规范性文件,该标准将从资质审核、健康保障、交易流程、运输交付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旨在破解行业长期存在的“星期猫狗”、货不对板、动物福利缺失等突出问题。
尚雪峰也参与了《宠物犬猫交易服务指南》的起草。“它细化到具体流程,比如猫狗需要满足多少体重、接种多少疫苗、按照什么样的流程交付到消费者手里。”尚雪峰认为,这样的标准能打通产业链信息不通畅的问题,让犬猫繁育、运输、交易的全过程都有据可查:“扫一个码,就知道宠物的父母是谁、健康程度如何、繁育人是谁、打了多少针疫苗、谁收的、装仓之前是多少体重、运输途经哪里。”尚雪峰说:“至少知道,谁要为它负责。”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语琤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