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力量正改变人们对四川产业的传统印象
四川日报  8小时前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丽萍

  1996年,朱义创办百利药业(百利天恒前身)。十多年后,百利药业成为仿制药领域的“小龙头”。2010年,朱义决定带领公司向创新药研发转型。2014年,百利天恒开启对抗肿瘤ADC分子BL-B01D1长达十年的研究。

  创新药领域是长坡厚雪。由于坚持从“0”到“1”的创新研发路线,百利天恒在很长时间内发展相对沉寂,直到2023年6月,百利天恒研发的药物BL-B01D1的临床数据引发轰动。公司股价自此一路高歌猛进,朱义的身价随之水涨船高。

  朱义的快速“上位”,展现出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当今时代发展大势是科技创新驱动,顺之者方能昌。拉长时间轴看得更清楚。近十年来,四川首富所属行业从农牧、矿业逐渐转变为光伏、生物医药等,反映出四川经济正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将继续成为四川经济的增长极和财富的创造池。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截至今年,四川生物医药相关上市公司已达20家,呈现出“首发”涌现、产业“量”“质”齐升的态势。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榜上有名。这不仅是单独几个企业的强大,更反映出四川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23年,川商总会在一篇名为《是时候停止对四川的“偏见”了!》的文章中提出:“四川的科创,有些被‘小觑’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四川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全线发力,芯片半导体、数据流通、人机协同、基因测序、光电科技等新兴细分赛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埋头攻坚“卡脖子”技术,走到“第一”和“前沿”的位置,只是由于大多分布于制造业细分领域,所以在大众层面的知晓度不高。

  2020年,四川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为74家,到2024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86家。四川科创力量的蓬勃涌现,正在改变人们对四川经济和产业的传统印象,酝酿着未来的企业之星,积蓄着未来四川进阶的力量。四川正朝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