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看变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雅安观察 廖诗雪
10月6日,雅安市芦山县的竹海还笼罩在晨雾中,一批新鲜竹叶已经在四川森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开启了一段“奇幻旅程”——经过清洗、烘干、粉碎等工序后,这些竹叶化作细腻清香的抹竹粉,成为烘焙、茶饮等食品生产的原料之一。
芦山竹海辽阔,竹资源丰富,但过去竹子的市场需求相对单一,以造纸、建筑等为主,价格也起伏不定,每吨往往仅售几百元。如今,通过科技创新赋能,这里的竹子实现了价值倍增。据介绍,除了生产抹竹粉外,该企业的竹叶萃取液生产线也即将投产。
更多的竹资源开发探索还在推进。芦山引进了5亿元碳材料项目,每年可消化5万吨竹材用于生产高端活性炭;新兴的“以竹代塑”产业则推动竹纤维替代塑料制品。数据显示,目前全县竹材本地加工转化率已高达92%,竹农年均增收4000元。
竹林不仅带来产业价值,更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效益。20公里长的竹林廊道穿越竹海,让来芦山的游客流连忘返。2024年,芦山生态旅游收入达8000万元,带动5000人次就业。同时,这片竹海年固碳量约2万吨,未来有望通过碳交易市场实现“碳票”变现。
一根竹子的背后,是芦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持续探索和创新。近年来,芦山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和生态补偿机制,成功将竹林转化为“绿色银行”,为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