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10月24日,在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四川生产矿山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案例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市石棉片区)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
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共30个,包括13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14个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和3个矿业遗迹保护性开发案例,展示了矿区生态修复在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赋能乡村振兴、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和带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和显著效益。
生产矿山攀枝花市攀钢矿业尖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案例为干热河谷气候区域工业遗迹地高效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样板示范。此前,尖山排土场弃土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存在滑坡和泥石流隐患,位于城市视野区、高速公路沿线,废石裸露堆放影响城市景观。通过对排土场重新整形,恢复植被,极大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废弃排土场整治成为矿业遗迹展示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石棉片区)废弃矿区板厂沟项目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省地调院供图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市石棉片区)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案例为国家公园周边地区、城镇聚居区周边、特殊矿种“石棉矿”生态修复提供了“四川方案。50余年开采留下的废弃石棉矿山,大部分处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内,存在地质安全隐患,水土流失加剧。经过矿山生态修复,恢复了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后的区域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