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晋朝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在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以“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深厚底蕴”为核心,系统阐释了这一体系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核心地位,指出其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四大特征,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历史变迁、数十个王朝更迭而未断裂的关键所在。
卜宪群指出,中华民族价值体系并非单纯的文化符号,而是文明形态的核心内核,深刻引导着国家治理、民族发展与个体行为。“中国历史上数十个王朝的更迭,并未导致文化断裂,反而呈现出高度的同质性。”他以秦汉至明清的历史演进为例,强调这种延续性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脉相承——从先秦礼乐文明到汉代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再到后世儒释道融合、理学发展,价值体系始终在传承中创新,成为维系文明统一的“精神纽带”。
在国家治理层面,卜宪群认为,价值体系与治理实践的深度结合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他详细梳理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轨迹:先秦时期“宗法等级分封制与礼乐文明”奠定伦理基础,秦代法家思想因功利主义导向而短暂兴衰,汉初黄老思想过渡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大一统”“天人感应”重构儒家理论,使其成为此后2000年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儒家思想并非唯一且一成不变的教条,”他强调,“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儒释道并重、宋明理学的发展,始终体现着‘传承中创新’的活力。”
谈及文化包容性,卜宪群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为核心,阐释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深层特质。他引用《庄子》“万物共生”的理念指出,先秦时期已形成“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这种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塑造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
演讲最后,卜宪群总结: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辩证统一”。正是这种扎根历史、面向现实的特性,让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