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10月30日,“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会议以“增进东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领域交流”为主题,旨在推动东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深化合作,促进区域文明互鉴与可持续发展。现场,来自中、日、韩三国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45位代表将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130位代表将研究成果做海报展示。
  
研讨会现场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九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落地四川,是对四川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肯定。四川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日、韩在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公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构建开放、务实、共赢的区域文物保护合作机制,携手守护好属于东亚乃至人类的文化记忆。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致辞
开幕式上,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致辞并回顾学会发展历程。他表示,近三十年的学术积累使学会在推动东亚文化遗产保护能力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参与人数与论文产出规模持续增长,研究质量稳步提升,众多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年学者在平台上不断成长。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致辞
同时,杜晓帆也谈到,本次成都会议将进一步推动中、日、韩在保护技术、理念方法与实践案例上的深度交流,促进新的保护哲学与实践体系的形成,期望学会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从东亚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为区域乃至全球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贡献“东亚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研讨会为期三天,会议内容丰富,设置主旨报告、专题分会场、青年学者论坛、海报展示等多个环节。参会代表将围绕数字化保护、无损检测技术、石质与金属文物防护、水下遗产保护、社区参与及遗产活化利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近距离了解四川在文物保护科技应用、考古发掘与展示利用方面的最新成果,中、日、韩专家学者将赴三星堆遗址、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进行考察。
本文图据主办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