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双向奔赴”,为“企业家日”鼓掌!丨有一说一
封面新闻客户端  5小时前

  □苏定伟

  南充立法设立了四川首个地市级 “企业家日”,四年来,出台了很多关爱企业家的硬核措施,搞 “企业宁静日” 少打扰、推 “首问负责制” 不甩锅、做 “一站式服务” 省时间,让企业家安心做生意、踏实谋发展(封面新闻)。

  设立“企业家日”,是地方发展经济思路的大转变,企业是地方经济的“压舱石”,关爱企业家,就是守护地方经济的“基本盘”,给高质量发展打牢地基。

  政企关系是经济发展的 “连心桥”。政府既别当啥都管的 “大家长”,也别做啥都不管的 “甩手掌柜”。该做的是当好市场秩序的 “裁判员”,把公平底线守好;更要做好企业的 “服务员”,主动帮着企业解决难题。双方按市场规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在大风大浪里稳稳前行。

  企业家到底多重要?看数据就懂了。今年上半年,南充民营经济贡献了841.5亿元,占全市GDP的62%;全市近40万户经营主体里,民营企业占了97.62%,就连新增就业,90.9%都是民企吸纳的,说白了,每10个新就业的人,9个都在民企上班!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家有信心,地方经济就有活力。

  要知道,企业家是帮着整合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人。判断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不用看政策有多花哨,就看企业家能不能安心开店、放心投钱、专心搞创新。把营商环境整顺、办事流程简化,其实就是帮企业家省时间、省精力,让他们敢创新、能发展。

  设立 “企业家日”,不是摆花架子热闹两天就完了,而是政府送给企业家的 “定心丸”。双方完全按合同约定办事,行政流程一个窗口就搞定,惠企政策精准送到厂门口,企业诉求“有提必应、解决到底”,全是实打实的保障。

  现在各地都在拼经济、拼发展,说到底拼的就是营商环境,拼的就是政企关系。哪个地方真懂企业家的需求,精准帮企业解决麻烦,哪个地方就能聚来好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政府得有“刀刃向内” 的勇气,把那些卡企业脖子的隐形门槛拆了,从 “管事儿的” 真正变成 “服务的”。

  企业和城市,是双方奔赴的共同体。企业做大了,能给城市添活力;城市够包容,才能给企业好土壤。政府要把企业家的“烦心事”当成工作重点,把企业的“心里话” 当成改革的信号。只有让企业家真真切切感觉到 “被尊重、被需要、被疼惜”,他们才敢放开手脚创新,才愿意坚定投钱扩大规模。

  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只要一直保持理解、尊重、支持企业家的氛围,让政企关系 “亲近但不越界、清白还能办事”,那么经济发展的 “引擎” 肯定更有劲,企业创新的劲头会更足,经济前景自然光明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