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畔晨雾未散,云县民族中学的电子课铃已穿透山峦;160公里外的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罗丽艳正通过5G屏幕指导救护车上的急救。在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战略推动下,一场数字技术引领的民生变革在云南悄然上演。
临沧云县民族中学教室孔清秀教学现场。陈光胜摄
技术破壁:从“黑板教学”到“云端教学”
教育资源的地域差距曾是阻碍教育平等的隐形壁垒。云县民族中学女教师孔清秀感慨说:“过去,学校缺乏先进教学设备,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能力不尽相同,教学创新难以施展。”如今,随着云南电信承建的“云县数字教室建设项目”全面落地,这一困境正被技术的力量打破。该项目为全县73所学校铺设931间智能教室,配备智能教学显示设备、直录播系统及云平台,让“黑板粉笔”升级为“云端互动”。孔清秀所在的班级已率先受益:“数字教室让课堂‘活’了起来。教师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实现课件展示、网络资源调用、互动问答等功能,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屏幕直接参与互动操作,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云南电信铺设的高速网络让每一间教室都能实现网络教学,优质教育资源跨越了地域限制,通过高速网络让清晰的远程教学画面走进学校,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这不仅提升了乡村教育质量,也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口,点燃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大理州妇幼保健院医生在急救车开展远程病例调用、数据记录工作。杨雪飞摄
生命竞速:5G如何重新定义“黄金一小时”
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更在生死攸关的医疗急救中熠熠生辉。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曾接诊一名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转运途中病情恶化。随车医生急救无果后,后方专家通过5G实时视频发现患儿气胸,立即指导穿刺排气。30毫升气体排出后,患儿转危为安。
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作为大理州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承担着大理辖区内12个县市、周边州市等滇西片区的院前急救转院工作。该科室接入“5G+院前急救”系统后,借助5G、物联网、AI技术,上车即可将患者信息实时传输,特殊病例还能提前启动多学科远程会诊。罗丽艳介绍:“过去转诊远则4-5小时,到院后启动救治流程耗时久,现在‘上车即入院’,救护车化身‘移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
当孔清秀的云端课堂点亮边疆孩子的未来,当罗丽艳手中的5G急救设备为生命争分夺秒,在彩云之南,代码与信号交织成网,传递着数字时代的温度。成就这些改变的,是分布在城市、乡村、深山峡谷间的数字基建。在独龙江乡,由于山路崎岖,为实现数字便利在村村寨寨的普遍性服务,电信工程师们经常背负几十公斤重的设备,在悬崖上、山林间铺光缆、建基站;在红河哈尼梯田,5G基站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德钦县的藏族孩子通过高速网络享受名师课堂,热带雨林中的野象“旅行”被电子设备实时监测,景迈山的少数民族茶农借助数字种植增产增收。电信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为数字云南建设贡献力量,让数字技术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