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一个派出所民警的社区扎根记
新华网云南频道  3小时前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公安局永建派出所院内,一棵数十年树龄的榕树撑起巨型树冠,见证着几代永建公安人的成长。2023年5月,社区民警字辉京走进大院,从此开启了他与这棵榕树岁月互证的“社区人生”,也拉开了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公安基层实践帷幕。

  字辉京从警25载,岗位多次轮转,从内勤到刑侦,从监管到社区,将每个岗位视为磨砺“肉身之刃”的砥石。面对涉毒嫌疑人时的勇毅,管教对象时的谆谆善诱,调解纠纷时的耐心细致,为群众奔波户籍业务时的乐此不疲……这些在不同岗位磨砺出的“从警技能”,最终汇聚成为民服务的扎实本领,这份执着让他收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奖3次……更赢得“优秀社区民警”的口碑。

  字辉京常说自己是一块砖,坚决服从安排,把自己“搬”到党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2023年从拘留所转岗社区时,字辉京面对新挑战选择主动“入局”。

  2023年8月在回辉登村走访时,字辉京注意到朱大哥因女儿离婚迁户难题愁眉不展。面对文化程度有限的群众,他手绘流程图逐项讲解,两周内助其完成户口迁移。当朱大哥孙女捧着新户口簿走进校园时,他特意送来自家种的柿子,红润的果实里藏着朴素的感激:“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

  这样的“小事”时常发生:为23名群众解决户籍难题,为45名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社区工作更多的是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群众一辈子可能只找你办一件事,必须当成天大的事来办。”这就是字辉京为民服务最质朴的承诺。

  除了做好一块“万能砖”,字辉京还是善解难题的“调解员”。永建镇多民族聚居的特性让调解矛盾纠纷成为基层治理的必修课。2024年11月,他从治安积极分子口中得知回辉登村朱某家因土地权属纠纷可能引发过激行为。他主动联系司法所、村委会等部门连续4天走访当事人、查阅土地档案,2次拟订调解方案,将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最终联合调处这起纠纷,这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联调作用的具体体现。

  “调解不是和稀泥,是要调出法理情的共鸣。”字辉京总结出“三心工作法”:倾听要耐心、释法要公心、解难要诚心。去年以来,他牵头调解的32起纠纷无一反弹,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目标。调解后夫妻关系大幅缓和的马某送来的治痛风中药材、协议上按下手印的朱某拎来的自制乳扇,都是群众用最朴素的方式为“枫桥经验”点赞。

  永胜村委会5座清真寺、7400余名常住人口、100余条巷道组成的“责任田”,被字辉京用“脚勤、嘴勤、心勤,反复走、重坚持”的诀窍“盘”得有声有色。那些采集好的数据能与后台互补互衬,为推动基层治理提供强力支撑。日复一日奔走,已让字辉京成为全所公认的“社区通”。两年来,5万余条基础数据的采集、100余条民意的整理,他用脚步丈量出社区管理的温度与精度。

  “碰上电信诈骗,没有字警官及时劝阻,1万块血汗钱就没了!”2025年3月,忽某某惊喜表示。反诈、禁毒、交通安全、安全防范等宣传知识交替出现在村社微信群、走访计划、村头巷尾的“露天课堂”,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目的只有一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以来,他组织普法宣传40余场次,受众达万余人次,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显著改善,刑事、治安警情大幅下降,电诈案发案率下降53%,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字辉京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永建是他扎根的地方。在永建,大树根须深扎、盘结的空间里浸灌着派出所民辅警夜以继日挤出的“法治养分”,渗透着辖区各族群众理解与支持的“源头活水”与“和谐地气”。(芮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