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养家兼顾 巧手织就幸福
云南日报  5小时前

  夏季,碧水青山环绕下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翠屏街道永昌社区花团锦簇,草木叠翠,生机勃发。永昌服饰公司制衣车间里,缝纫机嗒嗒声响个不停。百余名妇女坐在机位上,双手在布料与机器之间飞舞,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一件件衣服依次成型,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女工杨玉榕专注地进行物料分拣工作,她动作娴熟地将各色布料按品类、规格逐一分类,时而低头核对生产清单,时而调整物料摆放位置,1岁半的女儿乖巧地坐在她身旁玩耍。

  “厂里实行‘妈妈岗政策’,上班时间灵活,我能按时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还能带着最小的孩子来上班,赚钱顾家两不误。”杨玉榕高兴地说,从高山村寨搬迁到县城,就业增收是她最担心的问题,如今,家门口的服饰车间,让她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撑起了一个家。

  永昌服饰公司是兰坪县为就地就近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021年成立后,公司重点聚焦搬迁社区宝妈、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探索创新“企业+车间+脱贫户”运作模式,解决当地的就业难题。2024年,永昌服饰产值达2300万元,累计吸纳就业1037人。2025年,成功跻身兰坪县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搬迁社区就业“蓄水池”在不断扩容增量,有力破解了搬迁群众“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的窘境。

  兰坪县总工会、妇联、人社等部门和永昌社区在落实落细各项就业奖补政策,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展生产的同时,针对公司女工多,需要接送孩子上学,照顾老人等实际,与永昌服饰公司协调沟通,引导企业出台“妈妈岗政策”,推行“弹性工作+按件计酬”工作模式,打造“妈妈工厂”,让搬迁妇女在车间务工的同时,能照顾小孩、老人,实现守着娃、赚着钱、养着家的梦想。

  “以前在外打工,想孩子了,只能视频联系。现在回到社区‘妈妈工厂’,天天可以为孩子做热乎饭,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钱,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女工胡艳妹说,工厂离家5分钟的路程,老人、孩子有什么事,自己可以随时处理。

  为了让女工们安心工作,厂里还专门设置了儿童活动室、学习室,让孩子们有事做、有人爱。“我们开创的‘就业+教育+托育模式’,不仅让183名女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破解了120个家庭面临的‘四点半难题’。”永昌服饰公司车间负责人张俐仙说,16时30分,幼儿园的孩子们欢快地涌进活动室、学习室,玩益智玩具,看少儿图书,在志愿者带领下做作业。

  周末,杨玉榕来车间缝制衣服,3个孩子在儿童活动室玩乐。一根根银针穿梭间,钩织美丽、感受幸福,缝制出的精美服饰,串起了就业增收、家庭和睦、社区融合的“幸福链”。“周末,厂里还给孩子们免费供应午餐。”杨玉榕说,在“妈妈工厂”里,她找到了人生新坐标,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

  本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胡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