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组织的提醒和关心帮助,我将引以为戒,持续提高思想认识,筑牢思想防线,从严规范自身言行,保证绝不发生类似行为。”近日,一场聚焦领导干部在亲属商业活动中规范言行的谈话提醒在云南普洱市委组织部深入开展。
近年来,普洱市聚焦加强领导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针对领导干部履职表现、日常行为等,在深化、实化日常监督上下功夫,经常性督促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效。
针对监督覆盖面不全、合力不足、信息不畅等情况,普洱市持续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干部监督信息沟通事项,优化监督信息共享和预警监督机制,通过“人来人往”和“文来文往”相结合,在确保工作严肃性的前提下,建立高效便捷的干部监督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强化党内监督同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各类监督主体融合,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干部监督触角延伸、干部管理监督力量下沉。2024年以来,针对各类监督信息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对57名市管干部开展了专门提醒。
针对“一把手”权力相对集中、年轻干部政治历练和党性锤炼相对不足、关键岗位干部廉政风险点相对较多等特点,普洱市制定《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规程》,分类别对管好“一把手”、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提出16条管理监督具体措施、制定36条“负面清单”;组织全市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13个行业部门制定关键岗位管理目录,针对关键岗位特点,差异化制定日常管理措施,规范关键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扎牢依规用权的制度“笼子”。
为提升干部监督科学化、规范化,普洱市建立干部监督“数据库”,依托日常调研、专项工作、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及时收集涉及干部本人的有关情况,建立包括党纪政务处分在内的7类干部监督信息,定期分类研判干部监督信息,对“数据库”出现率较高、问题突出的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人员,列入重点关注对象,经常性分析研判,动态跟踪管理。同时,把“大数据”分析成果前移到干部动议研判环节,对“大数据”审查不过关的实行一票否决,坚决挡在门外,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2024年以来,因“大数据”筛查不过关取消任用资格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