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昆明7月10日电(记者陈欣波)近日,昆明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助力师生在实践中实现成长、深化感悟。教育学院师生深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普洱市宁洱县民族团结园,教育学院师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背景与深远意义,深刻体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根基。随后,“启智润心”宣讲团前往思茅区南屏镇丁家箐小组,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7月9日,昆明城市学院教育学院赴普洱市思茅区公益志愿服务团在六顺小学开展“七彩假期”活动。
活动期间,教育学院师生前往南屏镇曼歇坝瑞嘉仁钰农业研学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等活动。在田间地头,师生们亲身体验农事劳作,感受劳动精神;在农业大棚中,他们学习智慧农业技术,探索科技赋能农业的新路径。在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师生们开展学习调研,通过资料学习与现场讲解,深入了解普洱咖啡种植历史,了解咖啡豆种植、采摘、加工全过程。
7月5日,师生团队来到思茅区六顺镇,开展“七彩假期”社会公益服务活动。针对当地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实践队精心设计了书法、剪纸、绘画、舞蹈、体育等课程,将专业知识与乡村教育实际相结合,为孩子们送去知识与关怀。教育学院师生还在当地开展音乐课、非遗制作等活动,助力乡村教育与文化传承。
在龙潭彝族傣族乡南本村,师生们了解了傣族文化传承与特色农业发展;在龙潭村,他们调研了解荔枝种植与销售模式;在官房村,师生们参观了“思六烽火”纪念馆,学习红色历史,深化乡土红色文化认知。
7月5日,六顺小学学生在展示由志愿者指导完成的绘画作品。
此次活动,不仅让昆明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的师生们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强才干,更以扎实的行动生动诠释了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深刻内涵。未来,学院将继续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