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舞台”宣传接地气
云南日报  11小时前

  “巧立名目发补贴,假公济私手段邪,财经制度不执行,违纪违规失原则……”在姚安县栋川镇徐官坝村文化活动室,台上演员精神饱满、台下观众凝神观看,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演出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

  近年来,姚安县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姚安花灯、梅葛、坝子腔的独特优势,组建“姚安梅葛宣讲团”。县纪委监委指导宣讲团成员利用小邑拉花、坝子腔等鲜活形式,编创廉洁歌舞、清廉小戏等作品20余个,编印《姚安花灯》廉洁剧目演唱专辑600余册,分发至9个乡镇的农村文艺队供借鉴排演。

  由96支队伍1340名农民宣讲员组成的“泥腿文艺队”,成为全县廉洁宣传的主力。剧目创作人员紧密围绕重大主题、党纪法规、家风教育等内容,每年精心创作剧目,深入全县9个乡镇、77个村(社区)进行宣讲展演。

  如今,依据重要节庆策划活动、围绕行业系统确定主题,分领域分类别编创个性化、差异化的清廉剧目已成常态。这种乡村“小舞台”接地气、冒热气、扬正气的宣传宣讲模式,成为姚安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本报记者 吕瑾 通讯员 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