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诚青(右一)开展义诊活动。
2022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易诚青积极响应党中央“组团式”帮扶的号召,跨越千里,来到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人民医院。3年来,易诚青精准制定实施帮扶方案,建立了12个二级管理委员会、13条绩效薪酬激励办法、59项制度规范。同时,以下沉带教、重点支援、人才培养、科室管理等方式对兰坪县人民医院进行全方位的精准帮扶,有效提高了医院的诊治能力,让各族群众尽可能在县内解决就医需求。
易诚青每次到乡镇开展义诊,都会戴着一顶草帽。他说:“戴着草帽进村入户,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真切了解群众的疾病需求。”时间久了,乡亲们也就记住了这位上海来的“草帽医生”。
兰坪县山高谷深、地处边远,医疗资源匮乏,以往群众要做复杂的手术,只能转去县外,这让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和家庭经济压力大的患者望而却步。3年间,易诚青从行政管理、学科建设、临床医疗入手,确立了痛风关节病诊疗中心、妇科肿瘤诊疗中心、介入中心3个重点学科建设方向,优化医院病种结构,提高收治疑难危重病的技术能力,推动182项新技术落地兰坪。如今,兰坪县人民医院门诊量增长26.03%、三四级手术量提升至78.71%、平均住院日缩短14.05%。2024年,医院通过云南省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推荐标准验收。
2022年8月,兰坪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全县首例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金阿婆术后拉着易诚青的手,邀请他和医疗队员到家里做客,她要好好感谢上海医生。
“首例手术是突破,第二例才是传承。”易诚青说,他把“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作为帮扶的首要任务,分层次推出“名医、英才、每月之星”培育计划,亲自带教35名本土骨干,创新“组团式”进修模式输送60人赴沪学习。管理人才梯队同步构建,7轮中层干部竞聘让能者脱颖而出,开展“影子计划”培育20余名青年管理骨干。从“名医计划”个性化培养到“分阶定等”考核机制,一套立体化医疗人才培育体系在兰坪县医院生根发芽,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2025年3月,易诚青父亲病重。在ICU门口守护两日后,他含泪告别昏迷的父亲,毅然返岗,投入兰坪县医院即将面临的“二甲”复审工作。三个月后,老父亲与世长辞,易诚青未能见最后一面。“我的父亲是从大山走出的医生,深知山区群众的疾苦,兰坪人民需要我,他会理解我的。”易诚青说。
3年帮扶路,易诚青在兰坪大地刻下了深深的足迹——从技术空白到百余项新术式开展,从人才凋零到本土医疗队伍崛起,从患者外流到县域就诊率大幅提升。这位上海医生俯身为桥,用精湛的技术和人民至上的信念,为兰坪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树立了标杆,让边疆人民在家门口安心享受“上海技术”。
本报记者 李寿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