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蛇咬应立即就医
云南日报  9小时前

  近期,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了多名蛇咬伤患者,省一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柳涛提示,秋冬季节仍是蛇类活动高峰期,群众外出游玩要小心,一旦被咬伤应立即就医。

  “随着气温下降,虽然蛇类活跃度有所下降,但是云南是立体气候,蛇类还没有完全休眠,如果此时被毒蛇咬伤,中毒情况可能比活跃时期被咬伤更严重。”柳涛介绍,云南剧毒蛇品种多且分布广,尤其以烙铁头和竹叶青两种毒蛇最为常见,群众无论是农作还是徒步,都要多留意。蛇毒主要分为血液型、神经型和细胞型,它们会带来不同的症状。血液毒类:如烙铁头、竹叶青,会引起血液失凝,蛇咬牙印周围会出现瘀斑瘀点,甚至会有血流出,严重的内脏、消化道、脑部都会引起出血。神经毒类:如银环蛇,会导致肌肉麻痹、呼吸衰竭,被咬伤后感觉眼皮抬不起来,进而出现呼吸肌无力、喘不上气。细胞毒类:如眼镜蛇,可导致血管和组织损伤,出现局部异常肿胀、明显的组织坏死,甚至心肌损害的严重后果。而有的毒蛇可能含有两种甚至三种毒素,可以同时出现伤口剧烈疼痛、眼皮抬不起来、出血的症状。

  如何预防蛇咬伤?柳涛建议,户外活动应做好防护,进山劳作或徒步时,穿长袖衣裤、高帮登山鞋,裤脚扎紧;随身携带小木棍,行走时可“打草惊蛇”。同时,居所周边要勤清理,农村居民需注意整理院落,清除杂草、碎石堆;夜间关好门窗,防止蛇类误入。

  遭遇蛇咬如何自救?柳涛提醒,首先要立即远离蛇,防止遭受二次伤害。若身处水中,应立即转移至岸边,避免因毒性发作而溺水;其次要尽可能记住蛇的头部形状、颜色、花纹等特征,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蛇的种类从而选择正确的抗蛇毒血清;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唯一特效药物,要尽快前往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柳涛特别提到,被蛇咬伤后,不要试图捕捉或打死蛇,以免再次被咬伤;不要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加速血液循环,致使毒液扩散更快;不要用嘴吸毒液,以免导致施救者中毒或造成创面污染;不要过度捆绑伤口,对于中华眼镜蛇、尖吻蝮蛇等富含细胞毒的蛇咬伤,使用捆绑方法需谨慎,否则可能加重局部坏死;不要自行切开伤口放血,以免引发患者伤口感染;也不要用冰敷或用冰水浸润患处。

  本报记者 陈怡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