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潍坊 | 11年送出10万个包子,青州“包子哥”用烟火气温暖人心
新黄河  昨天 11:10

凌晨四五点的青州,天微微亮,尧王山西路的一家包子铺已亮起暖黄色的灯光。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店铺里蒸腾起的热气裹挟着麦香,氤氲成这座城市清晨最温暖的符号。自2014年10月第一笼包子出锅,此后的11年里,店主石福军便用10万个免费包子,为寒风中坚守的环卫工人筑起一座温暖的驿站,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子哥”。

晨光里的邂逅,免费早餐勾勒人间烟火

这段温暖善举的背后,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2014年秋天,石福军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开门营业,刚打开店门,正撞见一位身穿橙色衣服的环卫工人正清扫着他门前的落叶。石福军心头一暖,原来门前始终干净,是这些环卫工人在默默付出,于是便说:“谢谢师傅!进来吃个包子吧。”环卫工人摆手笑笑,回身继续清扫街道。环卫工人工作完后,石福军再次热情相邀,拗不过他的盛情,环卫工人才腼腆地搓了搓手,跟着走进飘着麦香的小店。当热气腾腾的包子递到手中时,这位朴实的劳动者脸上绽放出憨厚的笑容。

这次经历让石福军意识到,周边还有许多同样辛苦却无暇好好吃顿早餐的环卫工人。于是,石福军主动联系了青州市志愿者协会,希望借助协会的力量,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在协会的帮助与支持下,他邀请周边的环卫工人都到店里免费吃早餐。正是这份从个体善意延伸到群体关怀的邀约,成为石福军“爱心早餐”公益行动的起点,并从此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暖心坚守。

包子哥的坚守,“爱心专座”温暖无数清晨

每天早上,石福军的包子铺里总有两张餐桌是空着的,这不是无人问津的冷清,而是他专门为“特殊客人”预留的专属座位。由于早上店里比较忙碌,有时环卫工人到店里吃饭时会找不到座位,石福军索性专门预留出两张桌子,在墙角贴上“环卫工人专用餐位”的标识,确保他们能吃饱、吃好。从此,包子铺成了环卫工人的“第二食堂”,而墙角的“环卫工人专用餐位”更成为城市里最动人的风景。

为了让环卫工人灵活安排时间,石福军取消了最初设定的六点到六点半的早餐时段限制。如今,从早晨到中午,无论何时,只要环卫工人推开店门,总有一方温暖的角落,随时为他们供应热腾腾的包子和豆浆。

“几个包子、几杯豆浆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凌晨工作的他们而言,至少也能抵御寒冷。”石福军说道。为了让大家吃得更满意,石福军变着花样准备,他还细心地记住了每个人的口味。在这个小小的包子铺里,石福军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用一份份早餐传递着温暖,让每一个来用餐的环卫工人都能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暗号中的暖意,暖心“A套餐”凝聚人间善意

包子铺玻璃门上,一张红色提示牌格外醒目:“如果现在的你遇到困难没有收入,可以进店告诉本店人员来份‘A套餐’,吃完直接走就行,不必客气!”这是石福军2021年推出的特别服务。

多年来,石福军在热气蒸腾的厨房里,在迎来送往的烟火气中,细心地捕捉到了人们细微的需求。他见过衣衫单薄的路人在店门口徘徊张望,见过囊中羞涩的顾客对着价目表欲言又止,那些窘迫又隐忍的瞬间,让他决心以更温暖的方式传递无声的温柔。“我希望这份帮助能成为一颗‘种子’,等他们有能力时,也能把这份善意播撒出去。”石福军目光坚定地说道。

时间里的答案,十一年善意的“双向生长”

有人问:“11年的时间可不短,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石福军总是笑着说:“包子要一口口吃,爱心也要一天天做。”这么多年来,温暖从来不是单向的奔赴,那些被爱意包裹的瞬间,早已成为支撑他继续前行的力量。“有时候,家里会无缘无故多出一兜苹果。”石福军回忆道,起初全家人都疑惑不已,直到看到监控才发现,这些苹果原来是环卫工人悄悄送来的。无数顾客们始终如一的支持、那些悄悄留下的鼓励字条、错峰就餐的体谅,都化作石福军公益路上最温暖的力量。在他看来,11年的坚守,换来的不仅是一碗热饭的温度,更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双向奔赴”。

起初,石福军的坚持也曾遭遇过质疑,有人说他“炒作卖包子”,但他用行动回应“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11年来,所有的质疑都已经变成了鲜花和掌声,他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山东好人”等荣誉。

人们不记得的,这座城市记得。11年风雨无阻的早餐,10万个包子的温度,一个普通人用最朴素的善念,捂热了无数个寒冷清晨。11年如一日的坚持,让石福军从“包子铺老板”变成青州人心中暖意融融的“包子哥”,更成为全国道德模范的标杆。他用一笼笼包子捂热了城市的温度,也捂暖了无数人的心。

新黄河客户端:贾秀媛

美编设计:申笑

编辑:贾秀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