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积极探索“校企、校所、校地”联合新模式,以更多的人才“红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撑。
创新筑基,锻造产业发展引擎
实行一线工作责任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精准掌握企业实情,编制人才、项目、技术需求清单,找准科技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领军企业提升计划,绘制企业梯次培育,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25亿元,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9家,7家企业参与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工程,建成覆盖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的433家创新平台矩阵,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5%。
人才引育,打造产才融合洼地
创新“项目带人才、平台聚团队”引育模式,建立全市科技创新人才台账,对依托省市重点人才项目,吸引凝聚的200余名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一对一”开展全周期精准服务。围绕1+5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校地企技术共研、师资共享、基地共建,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2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联系,常态化开展校地对接活动150余场次,转化和应用包装食品杀菌与灌装、汽车用轻量化材料研制、淀粉高值化加工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孵化端口前移。
优化服务,激活创新发展动能
“重大项目攻关+科技金融赋能”双轮驱动,统筹要素资源,推动规上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争创省以上重大科技创新专项20余项。广泛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整合各类金融要素资源,打造集创新创业、创业投资、科技信贷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找贷款”精准服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19项,2024年,推荐3个项目申报省科技股权投资项目,帮助企业争取无偿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科技金融授信近亿元,助力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编辑:李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