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蒸腾的九山镇,漫山遍野浮动着三段芬芳的叙事:板栗的甘甜、薰衣草的幽香与艾草的清冽。这三缕香气在植被覆盖的青山绿水间蜿蜒,串联起万亩板栗示范基地的金色希望、千亩薰衣草庄园的紫色梦想、连片艾草田的绿色蓝图,最终在九山大地铺展成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的共富长卷。
金栗飘香:土地对耕耘者的慷慨回馈
早上六点,九山镇青杨峪村的板栗林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晨雾中,沉甸甸的栗苞挂满枝头,青翠的外壳上细密的刺束在朝阳下泛着光泽。农户马文国手持高枝剪,正麻利地为板栗树“梳妆”。“这时候修剪过密枝最要紧,能让栗子长得更饱满。”他边说边抹去额头的汗珠,身旁刚剪下的枝条已堆成小山。
“往年我种着2亩地,都是推着小车去集市卖,价格不稳定,现在合作社统一收购,我扩大了规模,种植面积发展到了50亩,既稳价又不愁卖。”马文国的话道出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
据了解,九山镇山林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具有发展板栗种植得天独厚的环境。2009年,村民赵金福牵头成立青杨峪板栗专业合作社,如今已吸纳726名社员,覆盖14个村。依托“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九山镇建成万亩全国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还搞起了深加工。
走进青杨峪板栗基地深加工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饱满的板栗经清洗、蒸煮、脱壳后,变身金黄诱人的即食板栗仁,最终装入印有“青杨峪板栗”“福栗仁”“山栗仁”的包装袋。
社员赵本军边检查包装边说:“智能化分拣设备替代人工后,效率大幅提升,我家10亩板栗加入合作社,从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都能受益,去年分红就两万多。”
九山镇通过“三向发力”拉伸产业链:横向推广九山1号、2号新品种,改良板栗5000亩;纵向建3座恒温库和深加工车间,研发出速冻板栗仁、板栗罐头等多种产品;垂向发展文旅,建板栗公园、12家农家乐,推出栗子鸡等特色美食。
“板栗收入是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青杨峪板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金福介绍道。目前,九山板栗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近1万吨,拥有3大品牌、6大系列产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产品畅销全国及日、德等国,同比增幅20%。
据了解,下一步九山镇将继续扩大板栗交易市场,增加冷库、冷链、板栗展厅。同时,发展镇域经济的农文旅项目,通过打造板栗文化体验馆,板栗古树祈福、农耕民俗体验、板栗特色美食等特色体验活动,让九山板栗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活在文化。
薰衣草幽香:生态与经济共舞的浪漫注脚
九山镇,地处鲁中山区,植被覆盖率高达80%,弥河穿境而过,山水生态格局得天独厚。而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薰衣草产业正熠熠生辉,成为九山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注脚。
漫步庄园,紫色花海随风起伏,蜜蜂在花丛间忙碌采蜜。薰衣草小镇总负责人周波介绍:“九山薰衣草小镇与法国普罗旺斯、新疆伊犁处在同一纬度,土壤的酸碱度、矿物质成分、电导率等指标非常相近,具有培育种植薰衣草的天然优势。这里原本是荒山坡地,我们利用其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特点,引进了耐旱的薰衣草品种。”
薰衣草小镇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合作社分为土地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土地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劳务合作社负责招募管理务工人员,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村民致富的发展之路。
在薰衣草加工中心,两条世界领先的加工生产线格外引人注目。一条是薰衣草精油萃取生产线,采用传统古法蒸馏萃取提炼薰衣草精油和纯露。另一条是薰衣草低温干花烘干设备。目前,小镇年产精油5吨、纯露200吨,还开发出玩具、枕头、洗护用品等30万件系列制品,产品涵盖3大系列68个品类。
沿着盘山路,继续前行,既可攀登1314个木栈道台阶,又可乘观光车行走全程1314米的观光路线,到达薰衣草特色小镇海拔520米的悬崖餐厅。小镇还依托薰衣草、双雀山、宋朝山寨、齐长城遗址等元素,精心打造了爱情花海、520打卡点、高山花海等“浪漫爱情”项目,以及高空滑翔伞基地、“中国睡谷”康养民宿项目。丰富多样的业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吸引着来自青州、淄博、临沂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凭借“农业+旅游”“农业+康养”“文旅+研学”等多元业态,薰衣草小镇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周边土崮堆、花龙潭等村的3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在景区务工以及参与薰衣草田管理等方式,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家是土崮堆村的,现在每年3月份前后,我就到这边打打工,一直干到11月份,不到一年,就能挣3万多块钱。”侯荣友高兴地告诉记者。
薰衣草小镇总负责人周波告诉记者,目前小镇已经与上海同济大学签约,签约后预计将扩充至六大系列。“我们将重新规划种植面积,不断完善产品销售。同时,增加线上销售渠道,每月由高校的学生定期进行线上直播,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年底预计可实现收入1200余万元。”
如今,九山薰衣草小镇已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小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片区,获评“我最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未来,小镇将继续扩大薰衣草种植规模,完善旅游设施,开发更多特色产品,持续释放“紫色经济”的魅力,助力九山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艾草冽香:小作物撬动大健康的生动开篇
在山东艾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车间内,工人师傅们娴熟地操控着机器,对艾草进行深加工。以“艾草”为原料的艾条、艾枕、艾被等一系列衍生产品整齐排列,琳琅满目。经过封装、装箱、打包等工序,一箱箱产品被迅速发往各地市场。
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一条种、储、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模式,让小小的艾草完成了“华丽变身”。
产业要发展,种植基地是基石。山东艾达健康科技公司采用“党支部+公司+农户”和“村企联建”“以企带村”的企业发展模式,与九山镇博石村合作建设艾草基地,建起艾草种植示范园,提供艾草苗和种植技术,并与农户签订艾草全部收购协议,带动附近大博石村、小博石村、响水崖村集体经济、农民致富。“我们计划将艾草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亩。”博石村党支部书记郎义玉说道,据预计,今年仅艾草产业即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6万元。
为把艾草产业做大,艾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启动艾草深加工项目,用艾叶和多种中药材加工成药包,结合不同市场需求,加工生产艾绒艾条、足浴包、艾灸暖贴、艾绒坐垫、蒸汽眼罩、艾绒被子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出套装礼盒,让更多群众在艾草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公司目前已开发出22大类70余种艾草产品,去年销售额十分可观。今年我们打算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推出更多艾草产品。”山东艾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佃娥介绍道。
在电商发展浪潮的助推下,艾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顺势而上,迎来发展新契机。借助“高校+企业+政府”的合作模式,与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携手开展电商营销、直播带货、现场教学、创业大赛等一系列项目,通过“手把手”教学、“面对面”学习、“点对点”答疑,教出乡村振兴“好苗子”,带出村民“致富路”。
从最初的艾草种植、售卖,到深入开展艾草深加工,再到借助网络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九山镇成功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协同联动发展,切实带动了村民增收与就业。一位在山东艾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员工董万香满脸笑意地说:“我现在在公司加工艾产品,一天能挣100元。”另一位农户韩菲也兴奋地分享:“我家种了艾草,收获后直接卖给合作社,一亩地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没想到这小小的艾草,真成了咱老百姓的‘富民草’!”
如果说九山的板栗产业是“点栗成金”的致富传奇,薰衣草产业是“紫色浪漫”的美丽经济,那艾草产业则是“艾香四溢”的健康产业。三种芬芳交织,三种产业联动,九山镇以“三色纽带”驱动,让产业兴旺有了坚实支撑,让生态宜居有了生动载体,更让生活富裕有了具体路径,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新黄河客户端:贾秀媛
通讯员:王莹
编辑:贾秀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