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消失”的专家号:凌晨4点,收到“主动退款”通知
北京日报客户端  5小时前

  连日蹲守、几经周折,天津的张先生终于为孩子抢到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专家号。然而,喜悦没能持续多久,8月30日凌晨,一条突如其来的取消挂号通知,让这个家庭再度陷入焦虑。张先生不禁疑惑,自己明明什么操作也没做,好不容易抢到的号怎么就没了?这一莫名“消失”的专家号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清晨6:45的闹钟

  清晨6点45分,天津张先生的闹钟总会准时响起。对他而言,这不是普通的晨起信号,而是与医院放号时间赛跑的起点,他必须在早上7点医院放号前做好所有准备,只为给孩子争取一个就诊名额。

  

  北大六院/记者摄

  

  北大六院挂号须知

  今年上半年,张先生的孩子出现频繁咬舌等无法自主控制的行为,“心情不好就直接咬,舌头咬烂了会吐血,他真的不是故意的,完全不受控制。” 张先生的话语里满是心疼。他带着孩子在天津当地及北京多家专科医院辗转问诊,可孩子的症状始终没有缓解。

  

  张先生儿子的病例/受访者供

  经过多方咨询,张先生和家人得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简称 “北大六院”)在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治疗领域颇具专长。从8月起,他便开启了 “抢号模式”:线下排队、线上紧盯,只为能挂到该院的专家号。

  “每周只有周一、周二放号,一旦错过,就要再等一星期。”张先生说。不管是线下排队还是线上抢号,张先生全家所有努力都围着一个目标——给孩子看病。

  挂上号的那一天

  经过近一个月的焦灼等待,8月29日早上7点03分,张先生终于通过北大六院微信公众号,成功挂上了心仪专家的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至今难掩激动:“确认挂上号的那一刻,我老婆特别高兴,第一时间给家里人打电话报喜,反复说着‘挂上了,挂上了’!”

  

  张先生预约挂号成功/受访者供

  可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希望在一夜之间彻底翻转。8月30号清晨,张先生刚醒来就看到了一条让他如遭雷击的系统通知——他前一天挂上的号已被取消。更让他费解的是,微信支付界面显示的退款原因是 “用户主动退款”,操作时间标注为凌晨4点01分。张先生说那时一家人早已进入熟睡状态,“我早上第一眼看到这条信息,脑子瞬间就懵了。凌晨4点,谁会去退这个号?”明明已经到手的专家号,竟还能这样‘被取消’?

  

  

  凌晨四点,专家号“被取消”?/受访者供

  “移花接木”的疑云

  除了凌晨 “被退号” 的困惑,张先生在梳理挂号记录时,又发现了一个更加令人不解的细节:挂号当天,医院服务号推送的预约成功通知里,就诊人一栏写的是“李某某”;可他点击“查看详情”后,页面上的就诊人姓名却变成了自己儿子“张某某”。一条通知里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就诊人姓名,这种前后矛盾的信息,让他不得不怀疑背后可能存在 “移花接木” 的操作。“这是关乎民生的医疗问题,它实实在在发生了,我特别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上图预约挂号成功通知中的就诊人、就诊时间与实际不符/受访者供

  候诊室里的“抢号江湖”

  带着张先生的疑问,“问北京”记者来到北大六院儿童门诊区探访。狭长的走廊里,十多个诊室依次排开,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候诊区的家长们大多面色凝重,身旁坐着等待就诊的孩子。聊起挂号经历,几乎每位家长都有一肚子委屈,堪称 “身经百战”。

  家长刘先生(化姓)和张先生的经历类似,是经过多日坚持才抢号成功,提起抢号难度,他满脸无奈:“号特别难抢,我抢了好长时间才成功,完全看概率,运气不好的话根本抢不到。”

  

  北大六院的走廊/记者摄

  与张先生、刘先生的 “抢号大战” 不同,家长吴女士(化姓)坦言,自己的号是通过一家机构 “帮忙” 挂上的。吴女士直言:“不是自己挂的,花了钱,找了一家儿童培训机构,花了1000多元吧。”

  就在“问北京”记者与家长们低声交流时,一位中年女子悄悄向“问北京”记者招手示意。她主动询问是否有挂号需求,并低声表示自己 “有内部资源”,能 “稳定挂号”,不同医生的挂号费用从一千元到三千五百元不等。

  当记者提及张先生成功预约的那位专家时,她表示:“挂这位专家的号,需要3200元,市场价一般是3500元。我这的资源都是认识的、有合作的,很靠谱。你也知道这号难抢,外面很多黄牛说能抢,结果两星期都没动静,一直让你等。但我认识的这个人特别稳,基本上都能帮客户挂上。”

  

  诊室门口的家长们/记者摄

  当“问北京”记者问起近期有患者 “被退号” 的情况时,这位女士说她也有所耳闻:“前一阵好像听说了,说是医院的系统出了问题。”

  警方已介入调查

  事实上,事情发生后,张先生第一时间就向医院反映了情况。随后,“问北京”记者随张先生一同来到北大六院医务处,询问事件处理进展。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我们正在等调查结果,肯定会积极配合。我们专门建了一个群,很多工程师都在里面,大家都在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具体的原因。” 当“问北京”记者提及 “不止一位患者反映被退号” 时,该工作人员坦言:“没错,从上个礼拜开始,这类事情就集中爆发了,特别多。”

  同时,这位工作人员建议张先生可以与医院信息科进一步沟通。张先生向记者透露,在发现退号和信息异常后,他已第一时间报警。北大六院信息科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全力配合警方调查:“现在警察和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还在查我们的数据,他们需要什么数据,我们都会及时补充、全力配合。他们会去调查定位,找出操作退号的人以及背后的原因。您这边报警也相当于帮我们提供抓手,我们领导也在紧急开会研究这件事,反正我们能提供的信息都会全部交给警方。”

  号源背后:公平与信任的追问

  谈及这次求医经历,张先生满是感慨。带着孩子四处奔波本就心力交瘁,如今又遭遇 “被退号”,更是让他身心俱疲。但他表示,自己会坚持维权:“现在违法成本太低了,很多人遇到这种事不会较真,也不会选择报警,毕竟维权过程太麻烦,成本也高。而且很多时候,黄牛自己心虚,患者就算被黄牛骗了钱,也很难说清楚。这段求医经历已经够痛苦了,没想到还会遇到这种事”。张先生说他坚持维权,就是希望以后像他一样千辛万苦挂上号的人,不再轻易遭遇‘被退号’。

  “问北京”记者查询社交平台发现,“被退号” 的情况并非北大六院个例,其他医院也有患者反映类似问题。目前,“问北京”记者已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呼吁主管部门重视此事,从系统安全与挂号机制层面进行优化,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不少网友也有相似的遭遇/小红书app

  号源关乎患者健康与信任,更关乎医疗公平与秩序。当“挂上的号”在深夜悄然消失,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家庭,更是公众对医疗秩序的信任。“被退号” 不该成为患者求医路上的又一道障碍。事件后续进展,“问北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