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1日起,北京正式进入森林防火期。由于汛期植被茂密,加上秋冬季节多风少雨,总体上看今年本市森林防灭火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昨日,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2026年度森林防火期形势和主要工作任务。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市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制定了《北京市2025—2026年度森林防火期工作方案》,从压实责任、预防管理、应急准备、基层基础四个方面部署了16项重点任务,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本年度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靳玉光在会上介绍,今夏汛期本市降雨丰沛,林下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加,目前一些可燃物湿度已低于可燃阈值,部分时段达到易燃状态。同时,受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影响,北部、东北部地区的部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受损。
在气候方面,根据研判,今年秋冬季全市平均气温将略高于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在14—22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偏少,大风天气也将更多。加之入秋后,许多市民进山露营、观赏彩叶,野外违规用火的隐患相对突出,森林火险等级持续攀升,防火形势严峻复杂。总体上看,今年本市森林防灭火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
入冬以后,户外垃圾杂物、枯草树木引发火灾的风险也大幅增加。北京市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李云浩介绍,今年以来,本市发生火灾起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1%。但是随着气温持续降低,冬季风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气量大幅增加,加之临近年底,建设、生产、经营活动进入高峰期,火灾风险持续加大。据统计,去年冬防期间草木垃圾类火灾占火灾总数的28%。另外,从往年统计情况看,农业种植养殖大棚因取暖用火不慎、电气线路故障等原因引发的火灾也会有所增加。
在预防管理上加大工作力度
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新年度森防期工作将在预防管理上加大工作力度。靳玉光表示,本市将发挥4万余名护林员作用,结合野外用火规律和高危区域分布特点,动态调整巡查巡护路线,加强野外火源管理,提升管护效能。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优化直升机空中巡护路线,加强无人机补盲巡护,利用多种手段24小时监测林火,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同时,推广使用“智慧应急”森林防灭火指挥调度系统,市、区森防办建立“抽查—反馈—再抽查—再反馈”、跟踪督办等机制,及时掌握各级各部门动态,推动工作效能提升。
在应急准备方面,加强火险预警闭环管理,坚持非高火险期每月、高火险期每周、高火险天气及重大活动随时会商,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森林火险橙色、红色预警期间,组织开展调度、抽查,形成有预警、有叫应、有行动、有反馈、有核实的工作闭环。指挥、力量与物资靠前部署,向重点乡镇前置市级应急物资,高火险期组织市、区森防队伍靠前驻防、携装巡护。针对高致灾天气明确13条应对措施,充分做好极端情况的应对准备。
开展“清患护源”专项行动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针对“火源管控力度不够、人民防线筑得不牢”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市森防指已开展“清患护源”专项行动,通过“百战千山”宣传、实地核查走访、靠前驻防巡护等活动提升末端防控能力。
据介绍,本市通过森防队伍与属地镇、村共建的方式,在全市14个有林区分层分类设立100个森林防灭火宣传站,强化对林区及周边群众的防火宣传。其中,在近10年发生过火情的山区村镇设30个固定站,强化警示教育;在生态旅游区、景区入口等人员密集地设40个流动站,通过组织装备展示、有奖问答,普及防火知识;在林区检查站、值班室等日常点位设30个兼容站,开展扫码登记、火种收缴等宣传。通过知识宣讲、演练培训等形式,覆盖不同场景人群,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防共治”氛围。
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姜浩野表示,后续本市将通过微信提示、典型案例警示、悬挂宣传标识、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防火宣传。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在森林防火期内,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要携带火种进山入林,不在林区及周边吸烟、野炊、烧烤、燃放烟花爆竹等。一旦发现森林火情,请立即拨打12119森林火警电话报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晓萌
编辑/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