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在天》:探寻古代龙纹铜镜的发展规律和艺术魅力 | 新书
新黄河  2025年01月17日

新黄河记者:钱欢青  

霍宏伟著《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以下简称《飞龙在天》)近日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弦歌出版,这是第一部系统总结中国古代龙纹铜镜发展规律、全面展示国家博物馆藏龙纹镜艺术魅力的倾心之作。

本书以翔实的文字介绍、丰富的图片资料,借古“鉴”今,通过铜镜上的龙纹形象和内涵的变迁,揭晓龙文化在中华文明中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部分谜底,呈现中华龙文化在萌生、发展、成熟等各个阶段的特征以及不同时代龙纹的形象特点,便于以小见大、管中窥豹,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400幅实拍彩色图片和图像均是作者积淀的第一手资料,以图说理,形象生动,观点独到,具有完备的图像资料和全新的编排方式。

本书主题只有一条“龙”,书中作者以《易·乾》中的“飞龙”“跃龙”“见龙”,分别作为三卷之名, 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三卷——卷一《飞龙》包括五篇文章,是作者于2021年至2024年五次受邀做学术讲座、课程内容的辑录。其中第一篇《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文中提出龙纹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动物纹饰之一,在历经两千余年的岁月中,铜镜上的龙纹形象有三次转折:一是战国晚期至西汉, 二是隋末唐初至盛唐,三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因为在某些时期与帝王密切相关,所以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含义。卷二为《跃龙》,以国博馆藏铜镜为探索重点。卷三《见龙》收录六篇文章,其中四篇是为公众而写的铜镜文章,两篇是有关镜书的书评与导读。

本书作者霍宏伟,河南洛阳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博研究院副院长,兼青铜器研究所所长。国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2009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博士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镜鉴学、博物馆藏品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隋唐洛阳城空间体系研究”。1988至2004年,供职于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著有《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古钱极品》,合著《洛阳两汉彩画》《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等。主编《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铜镜卷》。其中,《洛镜铜华》入选“201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被翻译为日文版《洛阳铜镜》,在日本出版发行,《鉴若长河》入选“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入围“2017中国好书”,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

编辑:徐征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