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帧芳华万首诗|语闻·诗意
新黄河  2024年11月12日

作者:张智辉  

山泉湖河城,济南是一座怎样的城?看“身世”,是历史之城、人文之城,看发展,是机遇之城、兴业之城,看“气场”,是人才之城、圆梦之城。

尤其独特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千泉之城”这一奇观。2019年“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与泉水一样深度融进我们生活的,还有各具特色的山体公园、口袋公园、郊野公园,老城或新城、市区或近郊都随处可享,济南各类公园已经超过1000余座,是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千园之城”。

钟灵毓秀,人因泉而生,城因泉而秀,在汩汩泉水的滋养下,济南人文璀璨夺目,文坛盛事连连。近日《济南明湖诗总汇》出版,上下两卷收录题咏济南大明湖及其周边建筑古迹、风物的诗词多达4200余首。

“济南通”张继平先生写大明湖,一湖独占济南三分灵气七分繁华,吾换言之,大明湖集江山胜概与闾阎繁丽于一身,比美于“滕王阁”,“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李白“湖光摇碧山”,杜甫宴饮历下亭,曾巩“晚凉风月好”,春风秋柳,七桥风月,“济南风物在西湖”,如果吹过你吹过的风算作相拥,走过你走过的路算作相逢,那么,一不留神,邂逅苏辙泛舟湖中,巧遇赵孟頫湖畔写生,回头则见蒲松龄明湖采风。

这片文人雅士的流连之地,湖水里盛满故事,风起处是诗韵琴声。登历下亭,张养浩写下“不见捉月仙,岚秀想应耗”,借景抒怀念“诗仙”。史不见名的耶律铸同样在历下亭感慨:“今日濯缨知有处,大明湖净舜泉清。”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可以告慰辛公的是,湖中有园安放着故乡人对他永久的怀念,他的“沧浪”情怀,可以寄托在湖北岸“小沧浪亭上”,“城头落月,大如车轮”,翁方纲《小沧浪记》带我们穿越二百余载明湖赏月,沉浸式领略“超级月亮”。“湖里莲花四照开,道旁驿骑递番催”,桂馥的和韵诗带我们明湖赏荷,感受明湖昔日清明上河图式的繁华。古亭的来历和百首沧浪诗作足可让读者大快朵颐。

从亭台楼阁馆到轩桥祠寺庙,再到码头、书院、茶肆、酒楼,相关考证和诗词“总汇”共十三编,后附诗人小传,可让你向更深处漫溯,行走在这座老城的历史深处,感受泉城、舜城、诗城词都之魅力。

就在前不久出版的《诗词里的济南》,包括《历代诗咏大明湖》《历代诗咏千佛山》《历代诗咏趵突泉》《历代诗咏黄河》《历代诗咏龙洞山》《历代诗咏百脉泉》《历代诗咏灵岩寺》《历代诗咏华不注》共8部,收录历代名人咏济南的诗词1100余首,每首诗都是一个不同的济南视角。主编刘浩先生为此书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介绍:济南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历代题咏济南诗词达两万余首,济南诗词之早、名家之多、名篇之海量世所罕见。

侯林先生、王文女士所著《济南泉水诗全编》仅清代泉水诗就收录了3437首。《济南名山诗总汇》收录了历代1000多位诗人题咏济南名山的诗作3500余首。《济南历代竹枝词辑校》辑录156位文人创作的作品2200首。

子夜荧荧,灯昏欲蕊。为竹枝词等书辑校的文史专家刘书龙,近二十年寻访搜集、点校整理历代题咏描写济南泉湖山川、古迹风物的诗文,共辑录2000多位历代文人写济南的诗文作品,且数字还在增加。可谓群星灿烂、名家辈出。

更令人赞叹的是,山东师范大学仝晰纲教授主编的《历代诗咏济南总汇》(全四册),共收录历代咏济南诗词达12000余首。其中,仅咏大明湖的诗词就有1100余首、咏趵突泉470余首、咏千佛山330余首、咏灵岩寺800余首、咏鹊华二山340余首。

千泉、千园,如“千千阙歌”。被千般眷顾的济南,是被岁月雕琢的璀璨明珠,是被智慧皴染的巨幅画卷,是被双手托举的梦幻之都,是徐徐展开、曼妙无穷的千帧芳华。

芳华独具,辞藻可观。“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名家如云诗万首。这些从心底里“刨”出来的诗句,每一首都是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回眸,是刹那,是永恒。诗与史交汇,为泉与城写下跨越时空的壮丽篇章。

余光中在造虹的雨中“等你”:“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你”若化身济南这样一座城,当“从杜甫的历下亭里/有韵地/你走来”,“从李白含笑凌倒景的华不注/有韵地你走来”,“从王士祯的秋柳诗社/有韵地/你走来”……

翩翩,你走来,有古风、乐府,还有五言、小令……

编辑:徐征  摄影:王锋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