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珊
6岁的小女孩,从不到4岁开始,不仅要独立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还照顾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来自河北的李先生今年35岁,出生在农村家庭的他憨厚老实,踏实本分,家庭和谐美满,生活虽然不算富裕,却也安逸自在。然而,1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原有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李先生从事化工工作,可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操作阀门,可意外就在此刻发生了,运输管道发生震动,随即爆裂,大量火碱喷涌而出,李先生躲避不及,面部被火碱溶液覆盖,工友见状紧急将李先生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李先生除脸部烧伤外,双眼角结膜也严重烧伤。
随后的日子里,小姑娘成为爸爸的眼,爸爸的导盲杖,带着爸爸辗转各地求医,经历了三次角膜移植,手术均失败,视力没有恢复,李先生继续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不断求医不断建立希望,又不断被告知没有复明希望,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李先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仅有指动视力让他的生活极度不便,仅有6岁的小女儿为了照顾父亲,只能断断续续上学。巨大的手术花费再加上没了收入来源,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李先生表示:“家里本就我一个顶梁柱,还有七十多岁母亲和三个孩子,最大的一个才刚刚六岁,治疗眼睛这几年时间里,全靠我六岁的孩子照顾我,我亏欠她太多太多了。”说着说着渐渐泛红了眼圈。在听说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上市并由史伟云教授成功实施多例手术后,他怀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了山东省眼科医院找到了教授史伟云。
经诊断,李先生双眼角膜混浊眼内不能窥视,眼B超还显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史伟云对李先生左眼成功施行了人工角膜移植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
“看见了!看见了!”当揭开纱布的那一刻,李先生难掩心中激动心情。李先生术后第一天视力为0.2.术后第三天他的视力已经恢复到了0.4.成功实现脱盲,不管是生活还是出行已经跟正常人无异。6岁的女儿特别开心地围绕在父亲身边,她终于可以像同龄孩子一样正常地学习、生活了。
史伟云表示,我国有近400万角膜盲患者,目前角膜盲患者恢复视力的主要方法是角膜移植,但我国每年人体角膜器官捐献移植数量不足5000例,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重度角膜盲、多次角膜移植失败的患者几乎成为“绝症”,而领扣型人工角膜的研发成功,为他们复明迎来曙光。
史伟云是极少数角膜移植手术超万例的专家。他从事眼科事业40余年来,一直坚持工作在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眼科显微手术技巧,尤其在角膜移植手术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能够熟练进行各类复杂的角膜移植术。
在从医过程中,史伟云发现角膜盲中有15%是重症患者,常规的人角膜供体移植无效,人工角膜是唯一的复明手段,之前只有美国有产品,主要应用于军方战备急救的需要,价格非常昂贵,而且限制出口,依靠外国相关产品就会被“卡脖子”,让重症角膜盲在国内成为绝症,患者在黑暗中苦苦等待。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合成角膜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是目前解决我国角膜供体的可行和快速的途径,国产人工角膜成为终末期角膜盲患者的复明希望。
史伟云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带领团队研制出的领扣型人工角膜,是根据我国患者角膜及眼表结构特点自主研发生产的人工角膜,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眼轴长度选择不同的光焦度。经过全国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角膜表面光洁度、光学偏心率、光谱透过率、分辨率等的物理化学及光学指标均优于国外的人工角膜,并且费用将大幅度降低。人工角膜去年已获批Ⅲ类植入性医疗器械,可以在我国医疗机构广泛使用,填补了国内空白,为重度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
目前,国产人工角膜复明手术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已经常规开展,成为终末期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希望。该院为这些患者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患者及家属可扫下方二维码进行线上咨询或拨打0531-81276069进行电话预约。
编辑:俞丹 通讯员:汪心海 王鹏策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