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出行“步步惊心”?这些防护细节要记牢
新黄河  2025年01月26日

新黄河记者:苏珊  

春节的脚步日渐临近,伴随而来的还有今年首场寒潮,来势汹汹的TA带来降温的同时还制造了大范围雨雪天气,产生对交通有影响的积雪和道路结冰。

什么是道路结冰?

是指降水(如雨、雪、冻雨或雾滴等)碰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而出现的积雪或结冰现象,通常包含冻结的残雪、凹凸的冰辙、雪融水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道路积水在寒冷季节形成的坚硬冰层。容易发生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即冬季和早春)的一段时间里的雨雪天气。

发生道路结冰的常见场所

桥梁和涵洞:因桥梁和涵洞的结构特点,内部路面温度通常比周围路面低,因此更容易形成道路结冰。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路面温度较低,尤其是在夜间或清晨,容易形成道路结冰。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建筑物密集,风速较小,散热较慢,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形成道路结冰。

山区道路:山区道路因海拔高,气温低,加上地形复杂,容易形成道路结冰。

隧道出口:隧道内部温度较高,而出口处突然降温,容易导致雨水或雪水在出口处结冰[4]。

立交桥和高架桥:由于高度较高,风速较大,散热较快,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形成道路结冰。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道路结冰,湿滑,使车辆速度降低,容易造成交通拥挤,同时也是严重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之一。

今冬来这波最强雨雪,可谓是给返乡的游子和春节计划出行的人设下了重重关卡。那么,面对下雪与道路结冰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平安出行呢?

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建议

·开车出行

保持低速,与路边保持一定距离行驶

冰雪天驾驶车辆应保持低速行驶,同时要多观察车外行人、非机动车及机动车的动向,保持适当安全距离。当路面被积雪覆盖后,路况不易观察,靠近路边行驶易发生危险,因此应细致观察路况,靠车道内侧行驶。

避免紧急制动和急打方向

沿着已有的车辙行驶,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车、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提前降速,并使用间歇和发动机制动,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侧滑。

采取防滑措施,正确会车

及时安装轮胎防滑链或换用雪地轮胎。坡道或拱桥会车时上行车辆应让下行车辆先行。

·骑车出行

减速慢行,注意路况

驾驶电动车、摩托车出行时要减速慢行,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注意前方和周边路况,尤其是立交桥下、隧道口等易结冰路段。

穿着合适衣物,佩戴防护装备

骑车出行时要选择方便上下车的衣服,防止下车时衣服挂到车座上发生意外;尽量穿防滑鞋、佩戴头盔,减少意外发生时受伤的风险。

·步行

出门穿防滑鞋,压低重心

步行出门时尽量穿底波纹明显的防滑鞋(登山鞋更好),对鼻子、耳朵、手部做好保暖措施。在积雪或结冰路面走路时尽量把身体中心放心,避免踮起脚尖、单手提重物等行为,减少摔倒的机率。

放慢脚步,观察周围

走在冰雪路面,一定要放慢步伐,迈小步前行。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视线不被雨伞、或保暖措施遮挡,确保条件安全时再小心通过。

特殊人群的健康防护建议

·学生

▶不要在结冰空地或操场上玩耍。

▶注意天气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减少生病。

▶如果做溜冰运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老年人

▶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尽可能不出门。

▶确实有外出需求时,做好保暖措施,与家人陪伴出行。

▶家中正确使用取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

通讯员:尹士平 李林林  编辑:吕冰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