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异尖线虫,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新黄河  2025年02月21日

新黄河记者:苏珊  

当我们大快朵颐时,享受鲜美的海洋馈赠时,很少会想到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不速之客”,异尖线虫,是其中之一。异尖线虫,这个名字或许对您来说有些陌生,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并非罕见。异尖线虫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等的胃部,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体内的寄生虫。

异尖线虫是如何混入食物中,进而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扒一扒它的生活史,剖析下原因找出预防措施!

异尖线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海栖哺乳动物例如海豚、鲸等,其头部钻入宿主的胃壁。卵随宿主粪便排入海水,在适宜温度下(约10℃)发育成第一期幼虫,在卵内蜕皮1次发育为二期幼虫,从卵中孵出的二期幼虫在海水中被中间宿主海生浮游甲壳类(如磷虾等)摄食并在消化道内发育,在血腔内蜕皮成为第三期幼虫。海鱼和软体动物吞食含第三期幼虫的甲壳类后,幼虫钻入其消化道及其内脏与肌肉组织内寄生。含第三期幼虫的海鱼被海生哺乳动物(终宿主)吞食后,幼虫钻入其胃黏膜内成群生长,发育为雌、雄成虫,交配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人虽然不是异尖线虫的适宜宿主,但它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呢?

人体感染主要是由于食入了含活异尖线虫第三期幼虫的海鱼而引起,如大马哈鱼、鳕鱼、大比目鱼、鲱鱼等和海产软体动物如乌贼等,幼虫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

感染异尖线虫,会引起哪些不适症状?

一旦异尖线虫进入人体,轻者仅有胃肠不适,重者表现为进食后数小时上腹部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纤维胃镜可见胃黏膜水肿、出血、糜烂、溃疡,晚期患者可见胃肠壁上有肿瘤样物,肿物内可见虫体断片、角皮或肠管等。除在胃肠外,虫体还可在腹腔、泌尿系统、皮下组织等处形成肿物。

如何预防异尖线虫的感染?

预防异尖线虫的感染,关键在于饮食方式选择和食物的处理方式。

首先,尽量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对于喜欢生鱼片的朋友,一定要选择正规、可靠的餐厅,确保所食用的海鲜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和处理。

其次,如果自己在家烹饪海鲜,要确保将其充分加热煮熟,一般来说,温度达到100℃以上并保持几分钟,就可以杀死异尖线虫幼虫。

诊断和治疗

患者有生食海鱼的病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是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确诊本病主要依据从胃内检获幼虫。虫体多在胃大弯侧发现。用体外培养的幼虫分泌排泄物做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是本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异尖线虫该怎么办呢?

及时就医是关键。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表现以及相关的检查,如胃镜、肠镜、影像学检查等,来确定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部位和程度。一旦确诊,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以及在必要时通过内镜或手术取出寄生虫。

●小提示

虽然异尖线虫感染可能带来健康问题,但大家也不必过度恐慌。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食品的来源和处理方式,就能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

通讯员:李娜 刘辉  编辑:刘玉红  校对:李莉